新华社内罗毕6月8日电 在中国云南上演的“连续剧”《大象去哪儿》掀起全民围观热潮。在网络上,各方围绕这一路“逛吃”的“大象旅行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和科普,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大象虽然看上去呆萌,但它们实在太大了,力气也很大。为此,各地相关部门想尽办法防止大象“进城”“进村”,避免“人象冲突”。
其实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人象如何和谐共存也一直是道难题。那么,非洲国家是怎么应对的呢?请看新华社记者发回的报道——
2018年11月29日,一头大象在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里喝水。新华社记者张宇摄
非洲“人象冲突”问题由来已久
在非洲,“人象冲突”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大象毁坏农作物和基础设施,以及造成人员伤亡。
——坐标: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有“大象王国”之称,生活着大约13万头大象,差不多占非洲大象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1991年,这个数字大约是5万。
一旦大象数量超出栖息地的容纳范围,它们就会扩散出去。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常常误闯耕地,踩踏、毁坏庄稼,从而引发“人象冲突”。2019年,仅博茨瓦纳北部卡尊古拉地区就发生了3起大象致人死亡事件。
2019年5月30日,非洲象在博茨瓦纳北部的大象沙地保护区散步。新华社记者杨孟曦摄
——坐标:纳米比亚
位于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拥有大约2.4万头大象。航空勘测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国西北部地区有4627头大象,其中2911头在保护区内;东北部地区的大象数量超过19549头,其中只有6413头在保护区内。
这意味着“喜欢自由行”的大象数量较多,它们不在保护区内活动,就会有较大几率闯进“人类地盘”。大象常常会破坏围栏、水坝和水箱以及推倒农场风车等基础设施,有时甚至伤人。
2016年8月26日,非洲象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散步。新华社记者吴长伟摄
——坐标:坦桑尼亚
目前,坦桑尼亚是东部非洲地区大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大约6万头大象。
近年来,坦桑尼亚境内“人象冲突”事件频发,主要原因和大象栖息地减少有关。一方面,在坦桑尼亚政府加大对盗猎的打击力度下,大象数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坦桑尼亚人口增长较快,人类定居点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用地向原本大象赖以活动和觅食的区域延伸。
随着大象栖息地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大象与人类活动的距离越来越近。一些农民甚至在大象的保护区和迁徙通道耕种,而一些农民在保护区内放牧也对大象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