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代罗隐《赠妓云英》
释义: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我们都是人生不如意的人吧!
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自嘲、无奈又略带悲哀的意境。
“我未成名君未嫁”,诗人和对方都处于一种不如意的状态,一个未取得功名,一个未找到归宿。
“可能俱是不如人”,以一种看似平淡实则沉痛的语气,推测可能是因为两人都比不上别人,才落得如此境地。这种自我贬低中蕴含着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情感上,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对人生坎坷的嗟叹,以及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
在修辞手法上,运用了反语,表面上说 “不如人”,实则是对社会不公、机遇难求的控诉。同时,通过对比,将自己的未成名与对方的未嫁相对照,更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失意。
【 02 】
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金朝元好问《玉漏迟·咏怀》
释义:常常取笑自己,空有一身虚名,余生都在哀叹。
这几句词营造出一种自嘲、感慨的意境。
“时自笑”,时常自己嘲笑自己,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和无奈的情绪。
“虚名负我”,认为那些空有的名声辜负了自己,表达了对追求虚名却未得实际收获的失望。
“半生吟啸”,半辈子都在吟诗长啸,看似洒脱,实则可能蕴含着对过往岁月虚度的遗憾。
情感上,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半生追求的反思和不满,有对过去的追悔,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 “虚名” 拟人化,说其 “负我”,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半生吟啸” 有夸张的成分,突出了时间之长和经历之丰富。
【 03 】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释义: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
这几句词营造出一种从年少时的壮志豪情到如今的落寞消沉的强烈对比氛围。
“少年自负凌云笔”,描绘少年时期自恃才华横溢,有着高远的志向和抱负,充满了自信和朝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然而到了现在,美好的时光如春花般凋零殆尽,心中充满了凄凉和萧索。
情感上,抒发了岁月流逝、理想落空的悲哀和无奈,既有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又有对现实处境的感慨和惆怅。
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如今的满怀萧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落差。“春华落尽” 象征着美好时光和希望的消逝,增强了词句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杜牧《遣怀》
释义: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到头来,只落得青楼楚馆内一个“薄幸”的名声。
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恍然如梦、自嘲悔恨的意境。
“十年一觉扬州梦”,诗人回顾在扬州度过的十年,仿佛一场大梦,表现出对过去十年生活的虚幻感和不真实感。
“赢得青楼薄幸名”,说自己只落得个在青楼中留下薄情负心的名声,充满了自嘲和悔恨。
情感上,既有对过去荒唐生活的反思和自责,也有对时光虚度、功业无成的悲哀和无奈。
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十年一觉” 是夸张地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和如梦般的不真实;将曾经的繁华生活与如今的落寞悔恨相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 05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清代黄景仁《杂感》
释义: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愤懑、自嘲又充满无奈的意境。
“十有九人堪白眼”,意思是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都值得用白眼相待,描绘了世间人心的凉薄和人情的冷漠,让人感到愤世嫉俗。
“百无一用是书生”,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为书生却无处施展才华、无法改变现状的自嘲,深刻地反映出书生在现实中的困境和无力感。
情感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悲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
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十有九人” 和 “百无一用” 都进行了极度的夸大,以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强烈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