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感觉过年走亲戚比上班还累?
不仅要精挑细选适合的礼物,还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付“挑剔”的亲友。
一个不慎,就有可能给大家提供一整年的谈资。
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大家就拿礼物比较,看谁家送的更贵重;
现如今生活好了,人们开始观察人,看哪家的更有教养。
《荀子·修身》有曰: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意思是,做人不守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守礼,就不能成功;国家不守礼,则不得安宁。
礼仪是一个人的门面,也是你出生家庭的教养。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礼仪千万不能丢。
就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哪怕只带好一样,就需要带好这四样,都会赢得别人的称赞。
带好规矩
一位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朋友,去过她家两次,后来就再不来往了。
第一次,朋友到她家,进门看到爸爸妈妈却不问好,装作没看见的样子,就和网友进了房间。
妈妈准备做饭,问她们吃什么时,也是一声不吭。
吃饭时,朋友的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搞得大家都没有胃口了。
过后,妈妈委婉地说,这个孩子不太懂礼貌,以后少来往。
网友却没当回事。
第二次,她们在房间里打游戏。
本来都坐在床边的小沙发上玩,结果,朋友的脚直接大喇喇地放床上了。
网友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好意思说这样做不对,只好忍下了。
可朋友临走时,看到坐在客厅的爸爸妈妈,依旧装作没看到,直接开门走了。
这时,网友才觉得,这个朋友太不懂规矩,也太不尊重长辈了。
后来,她听从了妈妈的建议,不再过多来往了。
不懂规矩的人,言行举止就会失了分寸,会暴露自身的粗俗浅薄与狂妄无礼。
与朋友的感情,也会渐行渐远。
就像三毛说的: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失;
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
分寸,就是适度地保持距离,即便是朋友,也不能随便越界。
凡事过犹不及,即使帮忙,也要有限度;
即使善良,也不能盲目。
朋友之间,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