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王一诺
大家好,“我”叫“法棍面包”,是一种最传统的法式特色面包。听说,最近“我”很红,获得了法国总统的青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有人羡慕,有人质疑,与其由他人发声,不如“我”为自己代言,说说“我”为何受欢迎,又因何而忧,为何而拼?
要知道,“我”一直都很红

在众多面包家族里,“我”的外形明显与众不同,有“长条形宝石”之誉。法式传统的“我”身材高挑,有55-65厘米长,并严控体重在250克-300克之间,还必须有至少4道斜切裂口的标准装饰纹。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始终坚持内心纯净,简单生活。“我”的配方很简单,只能用小麦面粉、水、酵母和盐四种基本原料制成,且不能冷冻保存或含有防腐剂。这是受法国法律“面包法案”保护的。所以,要使面包在24小时之内保持新鲜,很考验面包师的手艺。

真正的“我”外表松脆,内心柔软而不失韧性,麦香味浓郁。在法国民众的生活中,“我”一直都很受欢迎,每一餐都少不了“我”,早餐时涂上黄油和果酱,午餐时做成三明治(有些像中国的“肉夹馍”),晚餐时蘸着调味汁和干酪一起吃,美味极了!七成法国人表示,“我”是他们最喜欢的面包。而且,“我”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要知道,“我”也有烦恼

每年“我”有60亿个同胞在法国诞生,也就是每秒钟有320个同胞问世。在20世纪初,每天就有3个同胞为一位法国人做出贡献。尽管,现今法国人的需求量不如从前,但“我”仍然是法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主食。
超市里也时常看到“我”的身影,但令“我”烦恼的是:有人将“我”冷冻销售,并出现了由其他国家生产,做法不正规、不正宗的“我”,这严重影响了“我”的品质和声誉,也令喜爱“我”的人很生气。比如全国面包师联合会主席多米尼克·安拉克特就曾说,“全球化时代下传统法棍的制作工艺在不断下滑,品质日益下降,若不采取行动,50年后就没人能做出正宗的法棍了!”
要知道,“我”不仅仅是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