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大雄宝殿
显通寺的大雄宝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五台山清代建筑的代表作。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大屋顶,高台基,柱承重,墙活动”,这个特点在这座建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显通寺无量殿
过了大雄宝殿看到的外观两层,通体白色的建筑是“无梁殿”。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在殿额上有七块磨砖雕刻的匾额,分别是“法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等七个地名。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讲《法华经》是在这七个地方分九次讲完的,被称作“七处九会”。
显通寺铜塔
显通寺最为精华的部分是铜殿和铜塔。说到铜殿,必须提起一个刚刚已经提到过的高僧――妙峰祖师。妙峰祖师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五台山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无遮大法会,并发愿“要建铜殿三座,送三大名山。”会后,他在荆州监制了三座铜殿,送给五台、峨眉、普陀三大名山。可是当时普陀山正被倭寇侵扰,于是就送到了宝华山。现在,峨眉山和宝华山的铜殿都已不存在了。五台山这座铜殿铸造最晚,工艺最精。
在铜殿的前面,安置了五座铜塔,象征文殊五智。五座铜塔同时以清凉妙高台为塔基,构成了中国金刚宝座式塔的格局,成为一处独具一格的建筑奇观。
五、菩萨顶
菩萨顶
菩萨顶坐落在中台翠岩峰支脉的龙头灵鹫峰上,左以东台望海峰为青龙山,右以西台挂月峰为白虎山,背靠北台叶斗峰,前屏南台锦绣峰,实在是占尽了风水,自古就被认为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北魏孝文帝在五台山建大孚灵鹫寺,菩萨顶是当时十二院之一的真容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