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传奇是乐城超市的子业态,是由乐城股份投资开设的生鲜连锁超市,立足生鲜及厨房周边商品,利用精准的货架管理和同城最低的价格,聚焦消费者家庭厨房的核心品类。
2019年7月22日,易凯资本发布消息称,社区生鲜行业的领军者――安徽生鲜传奇商业有限公司日前完成数亿元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实投资领投。
2018年10月10日,社区生鲜店品牌生鲜传奇宣布,已完成3亿元B轮融资交割,估值超过30亿元。本轮为IDG领投,红杉资本跟投。
2017年11月22日,生鲜传奇获得2亿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估值10亿元。
九死一生换来的生意
时间倒回五年前,是王卫的至暗时刻。
王卫离开国企创业,正好遇上大卖场的生意由盛转衰。现实是灰暗的,生活充满了压抑和刺痛,王卫倍感煎熬。旁观者看他的笑话,等待一个铩羽而归的王卫。
王卫在合肥出生长大,1995年进入零售行业,从超市的箱包组组长一直做到总经理。
在国企的最后几年,他把合肥红府超市扭亏为盈,摆在眼前的日子看上去很舒服,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但王卫个性鲜明,有自己的梦想,过不惯国企的生活。
2012年春天,他带着十多位老部下,在合肥创办了乐城超市。
但乐城生不逢时。那几年,大型卖场周围兴起了许多水果、面包、小吃、化妆品等专业门店。这些小店像野草一样,哪里有缝隙就在哪里生长,大卖场的货慢慢卖不动了,许多同行因此关闭。一旦关闭,更多的小店借机成长起来,加速整个大卖场业态的死亡。
创业以后,王卫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每天凌晨五点起床,一直干到深更半夜,超市关门做完盘点,在睡意朦胧的夜色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生鲜传奇CEO沈华烽还记得,乐城超市刚开业员工少,他经常拿着对讲机呼叫坐办公室的员工搬货、拣菜。为了吸引客流,乐城超市的菠萝卖得很便宜,顾客排了长队,王卫和员工一起削菠萝,回去手指都是痛的。
乐城开业初期有折扣,每天营业额在递增,春节后一下子掉了下来,每天亏损多达十几万元,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亏损超过六百万。王卫回忆说,超市业绩不好,还一堆破事,顾客摔倒了要赔偿,十几万没了;员工工伤看病,又干掉十几万;顾客来店里打假,被罚五万多。
财富不断被消耗,王卫的心情很糟糕。
有一天合肥下着雨,雨滴拍打着玻璃和墙面,发出滴滴哒哒的响声,这让王卫很烦躁。财务推门进来,带来坏消息:前一天的营业额只有13.33万元,成本超过15万。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3500万现金快用完了,公司顶多能撑两个月。
王卫淋着雨回到家,坐进沙发里,摸了摸头,额头滚烫。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嘴角溃烂。他算了一笔账,这样做下去,一年营业额只有2亿元,而赚钱得做到5亿。每天活得非常疲惫,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再算一下未来,根本就没有出路,真的是很绝望。」王卫说。
最艰难的时候,他一个人站在乐城超市的楼顶,眼前的一切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他从小在这一带长大,父母在不远处的医院上班。但此时,承载着他欢快童年的土地,如死一般沉寂。
2018年4月中旬,新经济100人在合肥见到乐城超市CEO、生鲜传奇董事长王卫。他说:「经历过才知道,创业者九死一生,真不是骗人的。不是说生意上的九死一生,而是人的九死一生。自己好像在跟自己博弈。」
最艰难的那几年,为了给乐城超市止血,王卫将其拆分为9大事业部,包括零食、生鲜、文具、园艺等。拆分后的事业部,按照单个模块考核,与外界的小店一对一PK。他还设想,如果做得好,就单独拿出去在小区开店,与各种小店正面交锋。
生鲜传奇开的第一家店
王卫在国企待了十七年,只去过台湾。创业后,他有大量的时间出去考察。
起初,他特别注意学习细节,比如人家用什么设备、怎么陈列商品。他慢慢意识到,创始人更多应该关注趋势,而不是陷入管理的细节。王卫常说的一句话是,跟二十年前相比,中国的超市和卖场在管理上提升很多,但生意越来越难做,背后的趋势变了。
看得多了,他才意识到欧美以大卖场为主,台湾和东南亚是便利店的天下,但中国不能机械照搬,因为不同的居住形式决定了不同的业态。欧美人口多散居在交通便利的小城和镇子,亚洲国家多沿街道分布,中国则是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区。密集的小区让城市失去了交通的毛细血管,人的行动半径变小,由此以小区为范围形成一个个商圈。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未来的机会就在一个个小区的商圈里。
2015年,拆分出来的零食项目乐大嘴有了起色。他们在合肥炮兵学院附近签了一家门店,200平米的门店看上去像一条狭长的过道,门前是一条死路,最近的小区只有1868户人居住。开店的团队看后认为,开不起来一家零食店。
王卫告诉手下,那就开一家生鲜店。他心想,如果做不成,就当培训员工吧。有人估计,一天能做八千元,也有说一万多元的。结果,开业第一天,店内店外营业额加起来20多万元,正常运营后每天保持在3万到4万元。
前三个月,这家门店的亏损从7万元缩减至5万、2万,到第四个月开始赚2万、5万、7万。花了7个月,单店开始盈利。王卫觉得这事能做大,开始和团队研究生鲜店。
不一样的生鲜店
走进生鲜传奇东海星城店,门口是三个收银台,右侧是购物车和婴儿车,再往里三面墙围着货架,中间依次是水果岛、蔬菜岛和肉类岛。三个岛的下面是容易装卸的纸盒,绿色的背景,一只红色的瓢虫爬在上面,那是生鲜传奇的标识。
在生鲜传奇的门店,许多生鲜商品是按照颜色而非品类陈列,比如入口处的水果岛,摆在最前面的是西瓜、橙子、苹果等红黄绿色的生鲜商品。王卫相信,顾客一进店看到红色会产生兴奋、欢喜和新鲜感,而一家颜色搭配舒适的卖场会让消费者惊喜。此外,把西红柿、橙子等摆放在靠近入口处,也容易销售、保鲜。
再往里走,蔬菜和水果装在木制的篮子和框里,给顾客带来更浓烈的自然的气息。王卫说:“到生鲜传奇以后,你会感受到很强的设计感”。
店内带有浓厚自然气息的陈列
王卫相信,存在即为不合理,应该被推翻。创业初,他就决定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底。装修第一家门店,王卫想做得简约、时尚,但没有完整的想法。装修不断返工,花了四个月,装了扒,扒了再装。直到他去了趟日本,看到黑目金超市,回来让团队去模仿。
尽管王卫做了十几年超市,但生鲜传奇没有沿袭过往的做法。开第一家门店时,王卫对生鲜传奇的定位是围绕小区居民的厨房做生意,主营蔬菜、水果、肉蛋等生鲜产品和餐厨食品用品以及日常便利食品。第一家店40多个货架,每个总监承包5个货架。每个货架卖哪些商品、怎么陈列、从哪里进货,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每一步摸索的背后,不变的是一条朴素的法则:给消费者高性价比、超出预期的东西。为此,王卫采取了一些颇为激进的做法,比如要求采购务必低进低出。生鲜传奇的门店对外承诺,如果发现同种商品高于周边任何一家大卖场,就可以退货。
生鲜传奇采购副总唐清说,超市采购通常依赖供应商,商品进超市需要收取进场费、陈列费等,但生鲜传奇采用买手制,以最低的价格采购畅销品,一次性买断,不退货不换货,也不收取杂费。一旦发现市场上有更低的采购价,生鲜传奇将永久终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
以生鲜传奇东海星城店为例,一斤肋排的标价是12.8元,附近的其他超市里肋排的标价是一斤17元到18元。东海星城店每天能卖出200多斤排骨,2018年3月两周年店庆日,当天排骨卖出800多斤。
王卫很在意与供应商的关系。我们力求的是双赢,不让供应商赚钱是我们的无德,让供应商过度赚钱就是我们无能。有别于零售行业两三个月的账期,生鲜传奇不压供应商货款,尽量以最快速度结算。
采购原则是只做宽度,不做深度。生鲜传奇采购经理张超成解释,希望尽量拓展品类,主要做品牌影响力比较强的爆款。通常,一家知名品牌旗下可能有数百个单品,他们只选择最畅销的几个。比如,各家都在做红茶,生鲜传奇只选择一种红茶上架。除了基本款,还会选择一些进口商品和区域代表品牌——比如上海的黄康辣酱油。
生鲜传奇招聘采购经理,专门找没有商超采购经验的人。如果找过去干过采购的,他们轻车熟路,有路径依赖,回去找供应商,找人联营。生鲜传奇采购,不做合同,谁家东西便宜找谁。采购人员的绩效,与缺货率、周转率、毛利率等指标挂钩。
有一天,王卫突发奇想,给采购经理每人卡里转了10万元,让他们拿着这些钱去采购10万元的货回来。这种不计成本的采购,让采购人员养成了跑市场的习惯,逐渐沉淀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买手不需要谈判,只需要找到好吃的东西,然后买回来。
张超成最少一个星期要到外面跑一趟,一般去综合的批发市场,还有上海、北京等地的商超,看哪些单品被快速消费。看到爆款,她会拍照或者买样品回来,然后调研厂家的历史和口碑,在淘宝上看销量。采购完的商品带回合肥,参加每月一次的选品会。王卫对选品会极为重视,每次亲自把关。
生鲜传奇的门店SKU约为1600个,其中生鲜约为400个,保持着每月10%的淘汰率。
独特的采购体系带给物流和配送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生鲜传奇50多家门店,每天的生鲜采购量约为120吨。采购回来的生鲜,进入不同的仓库加工,再配送。
夜幕降临后,采购回来的蔬菜、肉类和鱼类先后进入生鲜传奇的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有4个加工组,分别负责鱼类、肉类、叶菜、根茎类等的加工,比如韭菜要按照四两一份来打包,剪掉根部;肉的包装不超过350克。沈华烽说,包装商品时会考虑,尽量让顾客带回家1-2次吃完。
蔬菜经过清洗、整理、分包,进入气调包装机,加装二氧化碳和氮气,延长蔬菜保鲜时间,再打标签、分拣、配送。加工韭菜的工人,每完成一公斤的收入是0.6元。
凌晨三点,打包好的净菜、半成品开始进行配送,一直持续到早晨六点。七点,所有门店的生鲜都必须完成配送。
工人李女士家住附近,孩子9岁,读小学,她白天照顾孩子,晚上在生鲜传奇的加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元。晚上7点30分,她进入工厂,凌晨1点30分离开。她所在的组有四个人,每天处理900-2000条鱼。
为了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鱼类必须是活鱼宰*。工人*鱼、包装,要特意把鱼鳃留下来,让顾客看到,红色的鱼鳃是活鱼宰*。顾客在门店发现非活鱼宰*,一经确认,奖励100元,*鱼的工人将受到惩罚,一条扣钱100元。
细节需要被细节地执行
生鲜传奇的门店开在大约3000户居民的小区周边 ,面积约300平方米,自营面积约200平方米,外租区约100平方米。外租区主要招租熟食、烘焙、面点、早餐等品类。王卫希望把整个内场、外场打造成一个跟吃相关的场景。
踏入生鲜传奇门店的第一感受,是没有腥味。不像超市的生鲜区域,或者菜市场,空气中总混杂着鲜肉、水产、家禽等散发出的腥味。
门店销售的鱼,都是包装在盒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回家简单冲洗一下就能烹饪。创业之初,生鲜传奇的鱼也是在店里现场宰*,但腥味太重,影响店面的格调。从生鲜传奇第三代店开始,鱼的加工转移到了物流中心。
事实上,卖鱼并非划算的生意,但不卖鱼的话,客户会选择到别的超市一次性采购完鸡鸭鱼肉,那生鲜传奇「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是一桌菜」。
除了没有腥味,在生鲜传奇店内,地面看不到水渍,也看不到纸屑,没有脚印,更没有菜叶。保洁不停地清洁地面,工作人员不时捡起散落在莴笋等菜品上的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