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一系列洗脑改造下,平田已然不能再去思考这些问题。驯兽一般的教育使得平田这样聪慧的头脑都变得只剩下空白与应激,顺从命令成了平田求生的本能。就像电影里他的长官所多次强调的那样:“军人不要考虑这些政治问题,军人只要服从命令。”
到后来甚至连含辛茹苦一人将平田养育长大的母亲病危时,平田也没有回去看自己母亲一眼。他在教员室里对着长官这样说道:“我平田一郎在是母亲好儿子之前,首先是一名好军人。”这与刚进入学校时还会因想念母亲而痛苦的平田,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人。
母亲的病危通知
在这样的洗脑教育下,平田忘记了亲人,忘记了互相爱慕的女孩,也忘记了身为人的感情,他变得麻木不仁,变成了自己曾经口中的蛀虫,但在电影里,这却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电影以赞美的角度,美化了法西斯主义将人改造成鬼的行径,而这改造中所用的利器,正是上文中提到的“江田岛精神”。
“江田岛精神”,实则就是对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精神的再度包装与美化。
正如平田一郎所经历的那样,“江田岛精神”所表达的就是对人性的磨灭。在“江田岛精神”的影响下,帝国的军人不需要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需要对心爱对象的爱慕之情,也不需要关怀苍生的恻隐之情,要变成帝国的瞎子,要把眼睛与目光看向海外,忽略掉日本帝国本身的腐朽与破败,将一切的仇恨都洒在异国他乡的领土上*个痛快。
甚至也不需要惧怕死亡。正如《叶隐》中所表述的武士道一样,“果断地死、毫不留念地死、毫不犹豫地死”。而这股病态如狂兽一般的信条,在最终被“江田岛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有以“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神风特攻队”。还有装有 250 公斤炸药实施自*袭击的“震洋摩托艇”,和同样自*袭击的手操人间鱼雷“回天”。可见在“江田岛精神”的教育下,帝国的海军军人最终成为了什么样的扭曲怪物。电影中的平田一郎也在明知日本会战败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最终的冲绳岛战役,牺牲了自己。
这种疯狂的“江田岛精神”之所以被电影美化成了一名优秀军人的素质。实质是在电影拍摄的那个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打算借尸还魂的一种妄想。在日本极端的右翼分子中,这样的妄想一直都未曾消失。
七十年代的日本反动派表示:“七十年代的真正中心课题,是把正在失去的日本魂恢复起来。”这所谓的“日本魂”,正是电影中所表达的“江田岛精神”。
旧时代的赞叹歌也会成为新时代的反语实际上,这么一部军国主义的宣传片,典型的“反战败”作品,放在如今的环境下,其可挖掘的内涵却要比日本拍摄的许多其他“反战”题材的电影丰富得多。这也或许是在电影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会引发出讨论热潮的原因。
而导致其内涵没有止步于“反思战败以及复苏军国主义”这一丑陋目的原因是,电影中透着一丝反讽的意味,尤其是放在当今来看。
电影里塑造“平田一郎”这么一个贫农形象,并通过他的口讲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现状。“女孩子还不如牛马值钱,随便就可以买卖。但是政客与财阀却越来越富有。你认为可以这样下去吗?”这段台词透露出了平田一郎心中的进步思想。甚至中学时期的教官还提醒他,“聪明的人会变成赤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