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的最大焦虑是什么?答案毫无疑问肯定是孩子。现在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身上一件小事就能想到无数可怕的后果,比如上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可能会想“一年级就学习不好,中学怎么办?上不了好中学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上不了好大学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完了,孩子的一生全毁了!”
猫爸的一个亲戚就是这样,当年因为自己学习不好,高中毕业就工作了,这些年来生活过得非常辛苦,有了孩子后,他一直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孩子才两岁他就花了半个月的工资给孩子报了兴趣班。
但是他儿子一直不爱学习,上小学后成绩也不是很好,这个亲戚着急,就经常打孩子。有时候我们也劝他,孩子还小,没必要这样着急。但是亲戚却说,如果现在我不强迫他学习,他将来没出息肯定会怪我的,我这都是为了他好。
其实很多父母都很认同我这位亲戚的观点,那么这种观点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下面我们就听听一位教育专家怎么说:
中国古代有一本教育学的经典—《学记》,里面有关于教育孩子的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学习时要引导孩子而不是牵着他走,要鼓励孩子而不是强迫他,要开导孩子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一个结果。这样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才能和睦,孩子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容易,孩子才会真正学会自己思考如何学习。
这本书距今已经2000多年了,书中的教育理论哪怕放到今天也不过时。事实上,没有人喜欢被强迫做事情,孩子也一样。强迫孩子学习一般也只有三种结果:平庸、碌碌无为、自我放逐。
其实,现在的孩子压力真的很大,他们要面临来自父母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过去的孩子还有很多种选择,现在的孩子只有一种选择,而且还必须做到优秀。于是无数的孩子就像流水线上的机器,穿梭在学校、补习班、兴趣班中不停地运转。
但更可悲的是,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大多数父母却只能强迫孩子学习,告诉孩子学习有多重要,不好好学习的后果是什么,很少有父母会去想,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这里不管是学校还是父母,都相信大量的作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事实上,这种盲目的重复练习会耗费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没有了兴趣,孩子在学习上再努力,也会差强人意。所以在父母决定强迫孩子学习前,一定要先观察孩子、试着理解孩子,再去引导孩子。当然一开始可以适当强制孩子学习,但这也只是一开始,需要逐渐把这种外在的力量转化为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孩子才会持续的学习。
否则,外力一撤,孩子就可能会放松,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学习优秀的孩子,到了大学后就立刻彻底松弛下来的原因。最后,至于父母的焦虑,我们自己焦虑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孩子为我们的焦虑而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