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人均收入位于全国首位,产业结构超前发展,金融业占比较高,对房地产的依赖较少,实现多年财政净上缴,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但同时我们看到,上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大城市病尤为突出,住房需求缺口持续存在。
未来上海将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门户枢纽等功能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城市产业集聚和缩小收入差距,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和都市群。
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2021年,上海市以4.32万亿的经济总量继续位列全国第十,占全国GDP总量的3.8%。以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6.45计算,约为6699.98亿美元,超出瑞典(6356.6亿美元)。同时,上海人均GDP相较于江苏(13.7万元)、福建(11.7万元)、浙江(11.3万元)、广东(9.8万元)等其他经济大省来说也相对较高,2021年为17.4万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万元),仅次于北京(18.4万元)。
从2005年到2021年,上海市GDP增长整体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2021年同比增长8.1%,受上年GDP基数较低的影响,较2020年同步比增速有明显的回升。受上半年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生产总值为3.1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4%,比全国低4.4个百分点,但降幅较前二季度有明显收窄(-5.7%)。今年以来,上海市动态调整防疫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动复商复市,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贡献了上海力量。
下文我们将对上海市的经济、财政与债务情况进行详细梳理与研究。
1 产业能极高,需求增长强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1,1 生产端看,三产发展强势,金融引领突出
2021年上海市三次产业占比为0.2:26.5:73.3,相比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4:53.3,上海市第三产业占比明显较高。从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665.56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为73.3%,三产占比位列全国第二,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量的主导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