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代强
岷山腹地乔达康,军队归来栽树忙。
核桃杉木遍山植,曾为家乡拦市长。
九寨九年久离乡,心系故土念念想。
携妻回乡践初心,白熊归来鱼欢畅。
立志集体致富路,绿水青山坚守住。
*一人力有限,带领众人梦实现。
——记关坝村村支书乔良(作者:冯杰)
12月16日10时许,绵阳市平武县办税大厅,走进一位穿迷彩服的挺拔男子。他排在队伍最后,眼睛隔几秒看一眼叫号屏,左手捏一叠盖有红章的资料,右手不停接打电话。
乔良
“来给村上项目开税票。”这位身材魁梧、话语温柔的男子叫乔良,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村支书,不论天晴下雨、走到哪里都喜欢穿一件迷彩服,加上个子高,人送外号“绿巨人”。
“绿巨人”这些年*事儿,有些人难懂:本可留在部队却选择回乡种树,本可舒舒服服当干部却领着巡护队风餐露宿。
当人们看到绿水青山真的在变成金山银山之时,乔良这身迷彩服已经穿了20多年,里里外外缝缝补补好几层。当乔良的三个愿望基本实现的时候,他仍然有两大苦恼。
“绿巨人”是个怎样的人?
兵都不当了,回家种树!
立于乡坝头人群中,一米八二的个头让乔良十分突出。借体格优势,1995年,20岁的他应征入伍,赴甘肃陇西某*部队服役。这是他第一次穿上迷彩服,“摸了又摸,捻了又捻,是那么的鲜艳、光荣!”
穿迷彩服的是乔良
多少个夜晚,躺在宿舍床上,他曾梦想驻守边疆、保卫祖国,却因1998年特大洪水改变了计划。
乔良随部队抗洪救灾,“当时老家河里水也涨起多高,村民的房子、树子、猪圈大量冲毁,还有人受伤。”
当年12月,服役期满,乔良果断放弃了留在部队的机会,卷起铺盖就往家乡走,目的很简单:种树。他想:老家有大量荒山荒坡,如果都种上树,把水土稳固到,洪水再大也不虚。
乔良
自掏腰包买树苗,早上五六点起床,喝碗稀饭就到屋后的荒山上开干。一年后,20多亩地披上了杉树绿衣。可困难也逐渐凸显:没钱买树苗了。
1999年的一个上午,村里来了一波考察干部。乔良赶紧整理了一下迷彩服,跑步上前拦住了他们,敬个礼,声音洪亮地说:“领导你好,我叫乔良,是退伍军人,我父亲是抗美援朝战士。我把退耕还林的补贴都拿来给家里的承包林种上了树。我还想再种三十亩,但我没有钱了,希望领导能帮我。”
原来,带队考察的是一位副市长,当即掏出两千元交给乔良,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年轻人,三年后我再来看看怎么样!”
乔良备受鼓舞。拿着这笔“巨款”,他发动村里男女老少,在100多亩荒地上种上了树苗。
很快,钱又花光了。栽树只是第一步,管护也要钱。抽了一夜的烟,乔良决定外出打工。
2000年6月,办完喜酒不到半年,乔良“扔”下妻子,只身前往九寨沟。临行时,他抛下一句“把树管好”。
在酒店当保安,组织职工办运动会、打篮球,在公安局当协警……一有空,他就坐大巴车回家,照顾家人和那片杉树。
“村里缺个村主任,你回来竞选嘛。”转眼12年过去,老家的一通电话,将乔良唤了回去。
“养树的钱也存够了。”2012年4月,乔良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又当选村支书,“我跟村民讲,我就是回来植树的。”乔良说,他当时有三个愿望:“关坝沟的熊猫能住下就不走了;关坝沟里能看到鱼;村里的账能公示给老百姓。”
巡护“吃力不讨好”
但就是“上瘾”
关坝村森林密集,是著名的“白熊部落”(白熊是当地村民对大熊猫的昵称),至少生活着6只野生大熊猫。然而,由于耕地少,村民们大量砍树、打猎,熊猫不下山了,河里没鱼了,村里产业发展也面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