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要搞大事情了!最近在城市留言板上看到汉口饭店综合楼的居民吐槽-两千年的老房子等不起又一个五年-,瞬间感觉扎心了。
老破小住着确实闹心,但这背后可是万亿级的城市更新浪潮,妥妥的风口啊!
武汉发改委刚官宣了2025年重大项目清单,城市更新预算直接飙到1200亿,比2023年涨了37%!这可不是小数目,国家-十四五-规划里说了,2000年底前要改造21.9万个老旧小区,武汉压力山大啊。
话说回来,武汉中心城区那些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足足有420万平方米,江汉区就占了快四分之一。
这些房子在账面上早就折旧完了,但老百姓还得天天面对生锈的水管和掉墙皮,想想都emo。
汉口饭店综合楼就在建设大道金融街北延线上,位置绝佳。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这块地的基准地价已经3800万元-亩了!现在这些老房子的容积率才不到2.0,改造后土地价值能释放80亿 ,简直是暴利!武大一位搞区域经济的教授说,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空间价值的重构,能带来乘数效应。
他举了个例子,洪山区一个老小区改造后,沿街商铺租金三年涨了220%,社区商业综合体税收翻了17倍!这波操作简直666。
不过,数据再好看,也比不上老百姓的真实感受。
复兴新村住了三十年的李师傅,家里常年备着雨靴和接漏水的盆,这画面太真实了。
他们小区比香港回归还早,排污管道还是按每户0.3个卫生间的标准设计的,现在到处都是外卖店,油污堵得不行。
李师傅说,改造的事儿三年前就说了,但至今没动静,这搁谁都得焦虑啊。
江岸区一位负责征收的王主任也说,从计划申报到资金到位,平均要18个月,流程太长了。
去年汉正街改造,就因为一个-钉子户-,项目卡了268天,每天损失12万!城市更新牵扯到各方利益,真是太难了。
江汉区现在搞了个-更新单元 开发权转移-的模式,把容积率调配范围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希望能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更厉害的是,武汉地铁19号线二期还要专门给城市更新片区增设三个站点!这种基建前置的操作,在光谷生物城二期已经验证过了,能缩短开发周期22个月。
中建三局一位项目经理算过账,每10万平方米旧改能带动2000个装修就业岗位,消耗1.2万吨钢材、3.5万吨水泥,还能带动5000台套家电的更新换代,这波经济拉动杠杠的!
当然,城市更新不只是拆房子,文化传承也很重要。
汉口历史风貌区,工人们用3D扫描技术复刻老建筑,连砖缝里的青苔都记录下来了,这才是对历史的尊重!
武汉的城市更新模式,既不像伦敦金丝雀码头那样纯资本驱动,也不像上海田子坊完全市场化,更不像成都宽窄巷子主打文旅,而是走了一条系统整合的路子。
有智库预测,武汉127个更新项目建成后,中心城区经济密度能提升28%,社零总额增长9个百分点,相当于再造一个武商摩尔城!
现在还在为漏水发愁的居民们,你们脚下的土地马上就要焕然一新了!江汉区规划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后买菜看病都超级方便。
硚口区一个安置房项目,阳台光照时间比以前多了2.7小时,这也太爽了吧!
武汉的城市更新,正在静悄悄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那些等待拆迁的老房子,是阵痛,也是新的开始。
五年后,复兴新村的李师傅说不定就把雨靴当古董收藏了,留言板上的焦虑也会变成茶余饭后的笑谈。
这就是武汉的成长故事,在破与立之间,书写着长江经济带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