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堵管现象时常出现,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操作不当是导致堵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操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时刻关注泵送压力表的读数。一旦发现压力表读数异常增大,应立即采取反泵措施,排除堵管。若堵管严重,需及时拆管清洗。
其次,泵送速度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首次泵送时,应低速进行,待泵送正常后,可适当提高速度。若出现堵管征兆或混凝土坍落度较小,应降低速度,以避免堵管的发生。
此外,余料量的控制也不容忽视。操作人员需随时观察料斗中的余料情况,确保余料既不多也不少。若余料过少,容易吸入空气导致堵管;而余料过多则可能影响泵送效率。
当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小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切不可贪图省事而强行泵送,否则极易造成堵管。同时,也应注意停机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混凝土初凝导致无法泵送。
最后,管道的清洗也是预防堵管的重要环节。在每次泵送结束后,都应对管道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无残留混凝土堵塞管道。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泵送混凝土过程中的堵管现象。
次泵送完成后,若管道未彻底清洗,将直接导致下一次泵送时的堵管问题。因此,每次泵送结束后,都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对输送管道进行彻底清洗。
管道连接方式也可能引发堵管。在布置管道时,应优先考虑最短距离、最少弯头和最大弯头,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输送阻力,从而降低堵管的风险。此外,出口锥管处严禁直接连接弯管,必须先接入至少5mm以上的直管后再接弯管。在途接管时,需逐根添加并用水润滑管道内壁,同时排尽空气,以防止堵管。另外,向下的管路出口应配备防离析装置,以预防堵管现象。
在泵送过程中,水平管路的长度通常不应小于垂直管路长度的15%,且应在水平管路中设置管路截止阀。当停机时间超过5分钟时,应关闭截止阀,以防止混凝土倒流导致堵管。特别是在水平转垂直时的90度弯管,其弯曲半径应大于500mm,以减少堵管的可能性。
此外,混凝土或砂浆的离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堵管原因。当混凝土或砂浆与水接触时,容易发生离析现象,特别是在泵送砂浆时,若砂浆与管道中的水直接接触,将导致离析和堵管。为预防此类问题,可以在泵前用水湿润管道后,从管道最低点松开接头放掉余水,或在泵水后、泵送砂浆前放入海绵球,将砂浆与水分隔开。
另一方面,局部漏浆也可能导致堵管。漏浆不仅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还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和泵送压力的损失。漏浆的原因主要包括输送管道接头密封不严、眼镜板和切割环间隙过大以及混凝土活塞磨损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更换,以确保泵送过程的顺利进行。
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水箱中的水质变化,一旦发现水变得浑浊或混入砂浆,这表明混凝土活塞可能已经磨损。此时,必须立即更换活塞,以防止漏浆和压力损失导致的堵管问题,同时减少活塞和输送缸的进一步磨损。
此外,若更换活塞后水箱水很快变浑,且活塞状态良好,这可能意味着输送缸已严重磨损。这种情况下,应立即更换输送缸,以确保泵送过程的顺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混凝土都适合泵送。用于泵送的混凝土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例如,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8~18cm范围内,对于长距离或高高度的泵送,坍落度通常需要严格控制在15cm左右。坍落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泵送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如坍落度过小会增加输送压力,而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在高压下离析,从而引发堵管。
另外,细骨料(如砂)和粗骨料的级配也是影响泵送性能的关键因素。不同来源和类型的骨料具有不同的可泵性,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和搭配,以确保混凝土的泵送性能最佳。
此外,水泥的用量也至关重要。用量过少或过多都会对混凝土的泵送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和耐久性都达到最佳状态。
水泥在泵送混凝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起到胶结和润滑的作用,还具备良好的保水性,确保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易泌水。然而,水泥的用量需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若用量过少,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吸入性能,增加泵送阻力,并降低保水性,容易引发泌水、离析和堵管问题。通常情况下,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应不少于320Kg,但也不宜过多,因为过量水泥会增加混凝土的粘性,进一步加剧输送阻力。
此外,水泥用量与骨料的形状密切相关。骨料的表面积越大,所需包裹的水泥浆量也越多,从而影响水泥的含量。因此,合理确定水泥用量对提升混凝土的可泵性、预防堵管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外加剂的选用也不容忽视。根据混凝土的强度需求和水泥品种,合理选择如加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对优化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至关重要。不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流动性下降,进而引发堵管问题。
同时,砂浆的用量和配合比也是影响泵送的关键因素。首次泵送时,搅拌主机、输送车搅拌罐等需要吸收一部分砂浆。若用量不足,可能导致部分管道得不到充分润滑,从而引发堵管。正确的砂浆用量应根据管道长度计算,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多或过少。
此外,气温变化也可能导致堵管问题。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管道中的混凝土容易脱水,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如加盖湿草袋来降温。而在冬季,则应确保混凝土的温度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控制水泥用量、优化外加剂选择、调整砂浆用量和配合比以及应对气温变化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泵送过程中的堵管问题。
以上所述是导致堵管问题的几个常见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堵管的原因可能远不止这些。但只要我们遵循操作规程,保持警惕,并从每次堵管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便能有效地降低堵管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