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病规律
病菌在树上僵果和病枝上,以及落地烂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借风雨、昆虫传播。桃树被病菌侵染后,遇阴湿天气,花、果容易发病较重。花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果期多雨、多雾容易引起果腐烂。贮藏运输期间,病菌通过接触传播侵染健康果,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一般味甜、汁多和皮薄的桃品种容易感病。
3.防治方法
(1)减少传染菌源。结合冬季修剪进行清园,彻底清除树上僵果、病枝,地上病脱落,集中烧毁。
(2)物理阻隔。定果后对果进行套袋,可有效阻隔和预防病菌的侵染。时间为5月上中旬。
(3)果园管理。做好田间排水和果树通风透光;加强对椿象、食心虫、桃蛀螟等害虫的防治,减少害虫携带病菌传播。
(4)药剂保护和治疗。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一周喷洒一次药,药剂选择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为防花褐腐病发生,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末套袋的果实,落花后喷药后,间隔15d再喷1~2次药,果成熟前一个月左右再喷一次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桃穿孔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桃生产区普遍发生。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发生严重时,会引起叶片脱落,新梢枯死,影响树势,降低第二年果品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