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穿孔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其次也危害果实和新梢。
叶片发病,开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颜色为浅褐色,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颜色加深,由浅褐色变为红褐、紫褐、黑褐色,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有时多个病斑扩展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相对应的叶背面溢出黄色黏质状菌脓。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叶片穿孔。发病较重时,病叶早期脱落。
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圆斑,随着病斑扩大,颜色加深呈暗紫色,中央略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溢出黄色黏状菌脓。后期病斑干枯开裂。
新梢发病,形成两种类型的病斑,即春季溃疡斑和夏季溃疡斑。春季溃疡斑,发生在上一年夏季长出的枝条上,春天展叶时,枝条上逐渐产生深褐色近圆形的小疱疹,后逐渐扩展变为椭圆形病斑,后期病部凹陷,表皮干裂。病斑较大,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新梢枯死。夏季溃疡斑,多在夏末时期发生在当年生嫩枝上,以气孔或芽眼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后期颜色逐渐加深为褐色至紫黑褐色,斑圆形或椭圆形,中部稍凹陷,边缘溢出桃胶,病斑不易扩展,会很快干枯。
(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枝溃疡斑内越冬,第二年桃树开花后,病菌溢出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到叶片、果或新枝上,由气孔、皮孔和芽痕等自然孔口侵入。空气湿度大、土壤黏重、偏施氮肥、树势衰弱、栽培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等情况均容易引起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
2.霉斑穿孔
(1)症状。为害叶片、果实、新梢。叶片上病斑,中部为褐色,边缘为紫色。病斑后期脱落形成穿孔。空气湿度大时,病斑对应的叶背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枝梢受害,形成以芽眼为中心的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裂纹和流胶。果实受害最初为紫色点,后逐渐变为褐色,边缘红色,中央凹陷的病斑。
(2)发病规律。病菌在被害枝梢、叶或芽上越冬。低温高湿、土壤缺肥、树体生长衰弱利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