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褐斑穿孔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边缘为紫色或红褐色,带不明显环纹。后期病斑上滋生出灰褐色霉层,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在新梢和果实上分别形成椭圆形、圆形的褐色病斑,中央略凹陷,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叶或枝梢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病菌产生借风雨、昆虫传播的孢子,侵染叶片及枝梢和果实。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3)防治方法。
①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合理修剪,适量留果,及时排水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消灭越冬菌源:要彻底清除树上病枝,树下病落叶和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菌源。
③药剂防治:发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除治树上越冬病菌。5月下旬,展叶后发病初期,喷布45%代森铵8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新植霉素35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65%代森锌、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每隔10d,喷1次,共喷2~3次。
桃灰霉病是温室栽培油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较重。
1.症状
主要为害花、果。花被感染发病,初期花逐渐变软,枯萎腐烂,后期花萼和花托产生浓密的灰褐色霉层,发病花脱落,或附着在幼果上,引起幼果发病。幼果发病,初期在果面上产生淡绿色小圆斑,中央凹陷,后病斑的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深为深褐色。病果生长停滞,早落,或全果腐烂,干缩成僵果悬挂于枝上。成熟果实发病,果面出现褐色病斑,凹陷,迅速整个果变软腐烂,长出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僵果上或土壤中越冬。空气湿度大时,病菌萌发孢子经气流、水滴飞溅等传播,开始侵染花。侵染成功发病后,再次产生大量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花及其残余物成为重要的再侵染源,病害开始传播到幼果上。温室内空气湿度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另外,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好、氮肥过多或缺乏、树势衰弱、抗病性差,都利于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