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以来,气温下降,雨雪天气逐渐增多,大球盖菇正值越冬管理的关键阶段。为做好低温天气大球盖菇生产的防范措施,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平顶山市大球盖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用菌创新团队特提出以下建议。
防低温冻害措施
在寒流到来前已长成的菇体集中采收完毕,同时,暂停暂停出菇管理,避免菇体受冻害损伤、品质下降;露地及林下种植的基地,若有遮阳网需把网收起来,给菌床增加覆盖物,加厚稻草或覆盖薄膜,确保安全;设施栽培大棚应及时检查大棚骨架,并做好加固工作;清理菇棚及田间四周的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避免雪水进入菌床造成危害;在棚内加盖二膜、棉毡等覆盖物保温;将通风口封严,减少进出菇房的次数,达到减少散热目的;低温、高湿菇蕾易受冻害,需要控制棚内湿度,减少料面喷水,通过向作业道内灌水增湿,确保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所需的水分。在菇蕾大量发生时,每天向菌床喷雾状水以保持覆土层湿润;雪后及时清扫棚体及周围积雪,防止菇棚受损以及积雪融化后造成棚内进水,对于已经受损菇棚,要尽快修缮菇棚;大风降温期间,关闭所有通气口,待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后,揭开保温被逐渐升温,切记不可迅速升温,否则因棚温迅速上升而导致菌床失水过多而出现菇体空心、菌盖干裂现象。
出菇期管理要点
首先温度。适宜出菇温度为12~25℃,最佳出菇温度为15~20℃,低于5℃时,采取白天早揭晚盖棚室覆盖物、菌床加盖小拱棚、减少喷水等措施保温,超过25℃时,采取通风、喷水等降温措施。
其次湿度。土面形成大量菌索后向覆土层间歇喷催菇水,以覆土层湿透且水不渗入料层为宜。当床面有大量菇蕾发生时,每天向菌床喷雾状水增湿,保持覆土层湿润。出菇期水分管理应掌握“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轻喷勤喷、晴天多喷、低温少喷或不喷”的原则。
再次通风。冬季气温偏低,因此选择温度高的时间段进行通风,一般中午11:00~15:00通风,通风口需要在棚内拉缓冲膜,防止冷风直吹菌床。整个出菇阶段,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5%以下,棚内最高温度低于8℃时不采取通风操作。
最后光照。大球盖菇出菇阶段需要较强的散射光,适宜光照强度为2000~4000勒克斯。出菇阶段散射光有利于促进原基分化和形成,可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和菌盖积累色素,提高产量和品质。由于冬季气温偏低,可将棚外遮阳网移至棚内,一般选用六针的遮阳网即可。
通过措施,可有效管理大球盖菇在冬季的生长环境,确保顺利度过低温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曹秀敏)
审核:李躬亿
编辑:王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