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辟邪求吉,或佩戴于臂,或插于发髻,或制成香囊香袋随身携带。
重阳·经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故事
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独自一人在京城,想家,难受。家乡的山,不算高,灌木丛生,山果繁盛,煞是好看。儿时的重阳节,经常跟父母兄弟一起攀登。如今的重阳节,无法和家人一起登高,那么就在长安找一处地方寄托思念吧!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故事
深秋的重阳节,56岁的杜甫来登高。在旁观者的眼里,这江岸高峡上独坐的,不过是一个两鬓斑白、头发稀疏,满脸褶子、一脸愁容的老者。杜甫自己恐怕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稀松平常,无人见证的“登台”,正是千古诗圣的“加冕礼”。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故事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牧在池州当刺史。这年秋天,老朋友张祜从外地过来看望他。正好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两人一起去城外的齐山登高,山顶可以远眺江景。重阳野宴,要有菊花和酒。山顶凉亭里,匠人精心栽培的菊花,花瓣重重叠叠,黄的、白的、红色、紫的,香气扑鼻。酒过三巡,微醺,如果有什么郁结于心的事情,即使平日抛不去,今天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