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降温又降雨,早上起床,已经有冻手冻脚的感觉了。
每当遇到突如其来的降温,就会有人调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有没有穿秋裤。”但也有网友表示疑问,说好的“春捂秋冻”,是不是应该再扛一扛,晚一点再穿秋裤?要想判断自己是否应该穿秋裤,需从三方面考虑。
最低气温低于10℃需穿秋裤
其实,大家常说的“秋冻”虽然可以增强耐寒能力,但只适宜在初秋暑热未消时。进入深秋,尤其是寒露节气后,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拉大,并常伴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便需及时增添秋衣秋裤。单从气温上考虑的话,日最低气温低于10℃就该考虑套上秋裤保暖了,并且随着气温降低,秋裤也应适当增厚。
双腿冰凉应穿秋裤“护体”
进入秋冬季,若时常感觉双腿冰凉,特别是从户外回到室内后迟迟恢复不到正常温度,这时也需要考虑秋裤“护体”。像工作时久坐或末梢循环不好的人群,即使室内气温不是特别低,也会有双腿冰凉的感觉,那就不仅需要穿秋裤、厚袜,最好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特殊人群需提前穿秋裤保暖
有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提前穿秋裤保暖,例如:老年人、关节炎患者、体质较弱人群等。另外,居住在气候湿冷地区的南方人,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在开始降温时就穿上秋裤。
除此之外,穿秋裤还有2个健康提醒:
秋裤别穿太紧的:紧身秋裤虽能增加腿部局部温度,但长时间紧绷容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让人感觉更冷。
睡觉时最好别穿:穿秋裤入睡可能会感觉热,夜间容易踢被子,造成受凉感冒;由于秋裤贴合身体,导致全身肌肉不能充分放松,休息不够充分,还会影响血液循环。
综合生命时报、中国天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