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表显示“有阻值”,设备却跳闸?师傅凭啥一口咬定电缆受潮?
电缆看起来没破损,兆欧表测试“有阻值”,但设备却不断跳闸,您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种问题,很多人会犯个小错:觉得只要兆欧表没显示“0”,那就没问题。然而,经验丰富的电工师傅,却能一眼判断:“电缆受潮了。”
—— 今天,我们就通过兆欧表的5种读数,带你快速解答!
一、兆欧表判断电缆受潮的核心逻辑什么是“泄漏电流”?
电缆受潮后,电缆绝缘层的导电性增强,意味着电流“泄漏”得更多,导致电阻值降低。简单来说,受潮电缆就像“泄气的轮胎”,在摇表加压后,原本应有的“高电阻”迅速下降。
注意:测试前务必断电!- 确保电缆两端悬空,避免其他设备干扰读数。
- 如果测试时电缆两端接地或者电缆有其他负载,会影响兆欧表的读数,甚至可能导致误判。
二、5种兆欧表读数结果 现场快速判定
三、如何验证电缆是否受潮?实战操作技巧
实战案例:受潮电缆的快速诊断假设你在现场测试电缆时,兆欧表数值从80 MΩ迅速下降到65 MΩ,你怀疑电缆受潮。
验证方法:
- 拆开电缆头, 用打火机轻轻烘烤绝缘层,直到绝缘层温度升高。
- 再次测量兆欧表: 如果电阻值明显回升,可以确认电缆受潮!
这种简单的“加热法”是电工现场常用的实战技巧,能迅速验证电缆是否受潮。
注意:操作时保持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电缆。
四、电缆受潮的常见诱因(你不能忽视的细节)
- 冷缩头密封不紧:如果冷缩头安装不当,水汽就会悄悄渗透进电缆,造成受潮。
- 接头密封处理差:电缆接头如果没有做好防水防潮处理,潮气就容易进入。
- 穿管敷设时积水:有些电缆在地下或管道中敷设时,积水导致电缆吸水,成为受潮根源。
- 铠装电缆外皮破损:电缆外皮破损后,水汽通过钢带缝隙渗透进电缆内部。
- 在怀疑电缆受潮的情况下,先检查冷缩头和接头部分。拆开电缆接头,检查是否有水气积聚。
- 若外皮有损伤,立即进行更换或加固处理。
- 使用钳形表和兆欧表对电缆进行多点测试,确保问题定位准确。
五、如何判断“能不能继续用”?根据兆欧表结果进行评估测试结果分析与判断
具体行动建议:
- 干燥电缆(≥200 MΩ):可继续使用,无需额外处理。
- 初步受潮(50 ~ 200 MΩ):电缆应暂时继续使用,但建议进行湿度监控,尤其是湿润环境下使用时。
- 受潮严重(10 ~ 50 MΩ):需更换或修复,并彻底检查接头部分是否有损坏。
- 短路电缆(0 或 OL):立即停用,进行全面的电缆检查与更换。
- 低压电缆的最低要求一般是1 MΩ以上,而高压电缆要求更严格,通常为10 MΩ以上。确保不同电压等级的标准符合要求。
声明:本文为经验总结,具体操作需结合现场规范及设备手册执行,未经专业培训请勿擅自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