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古代不同年龄段叫法如下: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襁褓:不满周岁。不满周岁都是在襁褓中度过的。
孩提:2-3岁。这个和相应同龄女子的称呼是一致的。
总角:指童年。这个也是和女子童年也可以称总角,这时古代孩子都发都是有鬓的,所以代指这个年龄阶段。
垂髻之年:这个也指儿童。原因和上边一样,这时儿童的头发下垂。不要理解为老年人了。
黄口:10岁以下男孩。这个有一句话可记得“黄口小儿”。代指10岁以下的男子。
弱冠:指20岁男子。为啥叫弱冠,古时男子20岁要行冠礼,也就是戴帽子,表示已经成年了。
而立:男子30岁不惑:男子40岁知天命:男子50岁。
花甲:男子60岁,此时男子头发已经都白了。
古稀:男子70岁,人生70古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