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
一、重点字词
1、公: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善,擅长。自矜:自夸
2、尝:曾经 释担: 放下担子。释 ,放下。
3、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4、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5、无他:没有别的奥秘。
6、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7、 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8、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轻,看轻、轻视。
9、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0、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杓”通“勺”,勺子 沥之,滴入(葫芦)。沥,下滴。之,指油。
11、遣之 :让他走。遣,打发。
二、问题探究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同时说明了艺无止境,告诫人们几时有了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
2、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倒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吗?
答:不能。以常识来看,从钱孔中注油入葫芦,不沾钱孔,确实是手熟之技;但与高超的箭法是不能对等的。练成此箭法不仅仅靠“手熟”二字,还要有过人的意志、超常的悟性、良好的天赋等因素。
3、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阅读时的质疑当然有意思。如读完故事我们会问到: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呢?——把自己的长处看成一种战胜困难的优势而不是宣扬的资本,学习卖油翁的谦虚和自信;对别人的长处,要取长补短,力戒陈尧咨的恃才傲物。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参考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阅读赏析】
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阅读赏析】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赏析】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参考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阅读赏析】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一)
1.幽篁、深林、明月 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二)
1.(1)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2)游子思乡之苦。
2.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
1.“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
1.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部编版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 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朝代), 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柳河东集 》,体裁是游记 。
字音字形:
坻(chí) 坻(dǐ) 屿(yǔ) 嵁(kān)
佁(yí)然 翕(xī)忽 如鸣珮(pèi)环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 披拂(fú) 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
3.潭中鱼可百许头 见:出现 可:大约
4.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 居:停留
6.隶而从者 隶:跟从、跟随、跟着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8.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 下: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 去:离开
一词多译:
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6.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 (闻声见形) →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 小溪源流(溪身→岸势) →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下句: 。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文默写汇总
古诗文默写
(说明:画线句为中考易考名句)
一诗词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
出猎》)
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四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