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昼长的纬度分布图
我们知道,影响气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太阳辐射的强弱,对于我国来说,夏季时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就越高,能量就越集中,而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就越低,能量就越分散,从这个角度来看低纬度地区气温应该会明显高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北半球夏季季节,越往北也就是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从最长白昼时间来看,我国海南岛所在北纬20°地区最长白昼大概为13小时13分,而我国东北地区所在的北纬50°地区最长白昼大概为16小时09分,两者白昼时间相差大概3小时左右,因此我国北方地区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较低,但是夏季白昼时间较长,从而和南部地区温差不大,形成了南北普遍高温。
7月均温的南北和东西差异
就北方地区而言,我们从东北地区到内蒙古地区,直到新疆地区,在同纬度情况来看,我们发现7月均温也存在差异,月均温明显是由东往西增加,新疆地区7月均温最高,这是为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东往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气候的海洋性不断减弱,越往内陆地区由于比热变小,升温和降温速度更快,从而导致夏季更热冬季更冷。另一方面是越往西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弱,降水就越少,也就是在7月一个月中,越往西阴雨天数量越少而晴天数量越多,从而使得月均温也就偏高了。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偏低
我国新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比热小,加上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降水少,7月均温普遍较高。我国7月均温最高的地区就位于新疆的吐鲁番盆地,7月均温最高值达到35℃,其中极端最高气温达49.6℃(1975年7月13日记录)。很明显由于吐鲁番盆地是一个盆地地形,使得夏季热量容易在盆地内聚集,不易散热,从而形成了高温。地形是影响气温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从地形形态和海拔高低两方面来影响气温,就海拔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大概下降6℃,因此我们把三大自然区中的“青藏高寒区”作为一个单独的区域来看。
新疆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青藏高寒区”主要的地形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高海拔地区对于气温的降低十分明显,从7月均温分布图来看,我国青藏高原地区7月均温多在16℃以下,有不少地区月均温都在8℃以下,这个温度数值根本不像炎热的夏季,也不能说是凉爽了,很多地区都是寒冷的感觉,这里也成为了我国乃至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夏季温度最低的区域。其中位于青藏高原高山区的“五道梁”地区,是我国7月均温最低的地方,7月均温最高值仅为5.4℃,是全国的最低值。地形对于气温的影响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地区也十分普遍,比如在武夷山脉、南岭、雪峰山、台湾山脉和海南五指山所在地区,7月均温都会相对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