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科学家们也难以普遍重现姆潘巴的实验结果。比如,芬兰某大学的一位老师,在姆潘巴文章发表不久后,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她在实验中使用的水是蒸馏水,主要是防止空气对水的影响,而且她把水分成了5份,这5份水温度各不相同。从22.85℃-88.85℃。
所设置冰箱的温度是零下23℃。随后她将五个,不同温度的水放入冰箱。发现温度最高的热水结冰克数最少,只有7克。而初始温度最低的水结冰克数却有26克。在她的实验中,"姆潘巴现象"就没有出现。
在2016年,有两名英国科学家发表文章认为"姆潘巴现象"的出现其实和选择测量的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性。他们的实验把水温降到零度来判断结冰,其实就是观察冰的水温降到零度的速度。这两名科学家发现,如果比较相同高度的两杯水的温度,就是冷水先达到零摄氏度,也就见不到姆潘巴现象。
但如果温度计的高度有偏差,哪怕是仅仅的一厘米,姆潘巴现象也可能会出现。其实有关的类似还有很多。按照严谨的规范进行验证,其实姆潘巴现象就是不固定存在的一种现象。
"姆潘巴现象"其实早有人发现"姆潘巴现象"其实早在希腊时期就有人发现。亚里士多德在《天象论》中就记载过,有一个古国叫做本都。他们居民在冬季捕猎时会用芦苇在冰上进行搭帐篷,为了让帐篷能够更加稳定,还会在芦苇上浇温开水,之后芦苇很快就会结冰形成冰帐篷。亚里士多德认为加热过的水结冰起来比凉水快。
在文艺复兴时期,培根和笛卡尔在自己的著作中也记载了类似的实验。从上世纪到现在,姆潘巴文章发表后的五十年里,科学家们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也只能认为这一现象是不固定的。对此一些人还做出了很多解释。
有关姆潘巴现象的猜想比如说蒸发。有人认为热水结冰更快,是因为在冷却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分蒸发而导致杯中的水丧失了一部分的有机质,这才导致水结冰更快。
还有人认为是溶解。水温越低,水里溶解的气体越多,从而导致水的冰点下降,所以冷水要比热水结冰慢。还有对流。由于外层水温比中间部分要低,这就导致外层水下沉,中间水上升,从而产生对流。一杯热水因为与冰箱所处的环境温差更大,对流也就会越多越快,所以降温速度也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