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一百年西汉时代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降落伞原理应用的记载。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著作中写道:“瞽叟尚复欲*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他叙述的故事是,上古时代,有个叫舜的人,有次上到粮仓顶部,瞽叟从下面点起了大火,舜利用两个斗笠从上面跳下,没有被烧死。
南宋时,广州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有个小偷爬到一座高塔上偷了一只金鸡脚,被捕后,他供述了自己利用伞盖逃跑的过程:“予之登也,挟二雨盖,去其柄。既得之,伺天大风,鼓以为翼,乃在平地,无伤也。”这件事被岳飞的孙子岳珂记录在《番禺海獠》中。
这是人类最早应用降落伞原理的记载,相传公元1306年前后,在元朝的一位皇帝登基大典中,宫廷里表演了这样一个节目:杂技艺人用纸质巨伞,从很高的墙上飞跃而下。由于利用了空气阻力的原理,艺人飘然落地,安全无恙,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跳伞实践了。
日本1944年出版的《落下伞》一书写到了这件事,书中介绍说:“由北京归来的法国传教士发现如下文献,1306年皇帝即位大典中,杂技师用纸做的大伞,从高墙上跳下来,表演给大臣看。”1977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中也写到:“一些证据表明,早在1306年,中国的杂技演员们便使用过类似降落伞的装置。”这个跳伞杂技节目后来传到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不久又传到了欧洲。到17世纪,各种各样的跳伞杂技表演在欧洲各国盛行一时,伞也由纸质改成布质、绸质,形状由圆形改成多样形。
发明与应用
另外有资料表明,降落伞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发明的。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前1000多年,一名阿拉伯人就用木头和斗篷制作了飞行器,他的飞行器被认为是降落伞的第一个雏形。
18世纪30年代,随着气球的问世,为了保障浮空人员的安全,杂技场上的降落伞开始进入航空领域.据国外资料介绍,当时有人制成一种绸质硬骨架的降落伞,以半张开状态放置在气球吊篮的外面,伞衣底下带有伞绳,系在人的身上,如果气球失事,即乘降落伞落地.这可能是最早用于航空活动的降落伞.飞机问世后,为了飞行人员在飞机失事时救生,降落伞又有了进一步改进,1911年出现了能够将伞衣、伞绳等折叠包装起来放置在机舱内,适于飞行人员使用的降落伞,这种降落伞于1914年开始装备给轰炸机的空勤人员。
空降兵
随着运输机的出现,降落伞得到进一步改进,逐步为军队大量广泛使用,从而产生了空降兵这一新的兵种,带来了空降作战这一新的作战样式,许多国家已经有了精良的伞兵队伍。从飞行中的航空器上安全降落到地面,完全借助于降落伞,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缓慢向下降落的一种器具,它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后来用作空中救生,进而用于空降作战。
特点
伞兵又称空降兵,主要是以空降到战场为作战方式,其特点是装备轻型化、高度机动化、兵员精锐化。一般独立建制为师级或旅级,直接隶属于军团一级或更高级别的指挥机构(如前苏联/俄罗斯伞兵部队隶属于国家总统——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的战略预备队)。
发展历程
1927年,苏军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赤匪徒等叛乱分子,是第一次出现的空降战。1930年,苏军空降兵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伞兵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德国和美国都多次运用空降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0年9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伞兵部队-空军陆战第1旅。
制作方法
材料:一次性台布,细线,透明胶带,1×1(mm)橡筋条,重物(如硬币)。
制作:
1.以φ600mm的伞为例,将一次性台布裁下620×620(mm)一块,按图一多次对折成图二后截取R为300mm一段,用力挤压折缝,展开成φ600mm的十六边形,做成伞衣。
2.截取长度为800mm的线16根,做伞绳,按图三把伞绳用透明胶带固定在16条折痕处,把伞绳整理整齐,端部打结后按图四线和箭体连接。
3.在线末端系上重物
第二代降落伞(也叫”纳米雨衣伞“)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伞衣、引导伞、
伞绳、背带系统、开伞部件和伞包等,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简单说,收伞时有长短两种选择)。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可以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