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感染科护士双手照片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年轻护士,由于长期接触手消毒凝胶以及频繁洗手,双手皮肤受损,出现干燥、皲裂和出血。最近大家响应“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的号召,无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普通人,洗手的频率都大大增加。但过于频繁的清洁和消毒会对皮肤屏障造成破坏,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皮炎或皮肤感染。因此,在保持手部清洁、防止接触传播的同时,避免频繁清洁对皮肤屏障的损害同样十分重要。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刘洁主任医师将为您科普“勤洗手”背后的“护手”秘籍。
洗手过度为何会伤手?
皮肤的最外层是由角质细胞形成的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填充于角质细胞之间,就如同“泥浆”与“砖”,形成砖墙样结构,角质层外还有一层水脂膜,三者构成了皮肤的物理屏障。物理屏障如同守护皮肤健康的“城墙”,防止皮肤内水分丢失和外界水分及有害物的渗入,以免皮肤失水干燥或引起相关皮肤疾病。寒冷干燥的环境、物理及化学刺激、过度清洁皮肤、护肤品使用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如何预防勤洗手导致的皮肤损伤?
1、明确洗手的节点,避免过度清洁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应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之后、触摸眼口鼻之前洗手;若从外回家,需要在取下口罩前后洗手。每天洗手次数一般不要超过10次。
2、选择合适的清洁产品
皮肤清洁剂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皂类清洁剂与合成型清洁剂。皂类清洁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皂,成分为碱性,去污力强,但频繁使用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皮脂膜,升高皮肤pH值,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选用添加了保湿成分或含甘油的改良皂类、或是合成型清洁剂如较温和的洗手液等,对皮肤的刺激较低。需要注意的是,仅在可能接触到病原微生物或准备进行无菌操作时才需使用含有消毒*菌功效的洗手液,在居家生活的情况下,可不必使用。经常使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剂,皮肤会因脱脂而变得干燥、粗糙。
3、避免刺激性消毒产品直接接触皮肤
除了过度清洁对皮肤带来的损害,我们使用的一些消毒产品也具有皮肤刺激性。比如常用的84消毒液,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腐蚀性,如果直接接触皮肤会造成接触性皮炎,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在使用这类有刺激性的消毒产品时,我们应佩戴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如果皮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
4、洗手后使用护肤产品
如果条件允许,在每次清洁后应涂抹护手霜。甘油、尿素等成分的护手霜可以从真皮及空气中吸收水分,补充角质层水分的丢失;凡士林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膜,减少皮肤水分蒸发;神经酰胺是皮肤中的重要脂质、透明质酸是人体的基质成分之一,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选择含有以上这些成分的润肤剂可提高皮肤的保湿能力,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手部皮肤受损后怎么办?
1、若手部出现脱屑、瘙痒、皲裂等症状,表明皮肤失水干燥,皮肤屏障受损,加强润肤保湿剂的使用是治疗的基础,同时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继续刺激受损的皮肤。对于皲裂者,可使用含有尿素成分的护肤品。
2、若出现原有皮肤病加重,如手湿疹等,出现了红斑、瘙痒、渗出等,在使用润肤剂的同时,可加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若渗出明显,可以使用冷湿敷,也可以外涂氧化锌软膏。
3、接触性皮炎发生在特殊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在接触消毒剂的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甚至丘疹、水疱等症状。若出现这类症状,首先应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消毒剂,更换为其它非过敏产品。轻症可在3-5天内自行缓解;若皮疹严重,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 。
4、若症状无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协和医生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