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娥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能否健康成长,和保育员密切相关。因此保育员的工作是连着未来、关系着现在的事业。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保育员的工作质量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例如: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之一,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起床习惯,保育员应提前几分钟叫醒幼儿,让他们先清醒一下,有的孩子睡眠比较沉,不容易醒,这时,保育员应轻轻拍拍该幼儿,并柔声说:“××小朋友,该起床了。”待幼儿醒后,先让他们稍躺一会儿,然后再让其穿好自己的衣服、鞋子。待大部分幼儿全部穿好后,让幼儿学老师的样子,把被子翻过来,使被里朝上。中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整理完毕之后,保育员应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病菌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幼儿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起床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生活内容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随机教育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保育员意想不到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因此,保育员决不可以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随时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一次活动时,一个不爱吃青菜和水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了,保育员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卫生间冲洗,其他幼儿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保育员就必须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地进行引导。老师应大声说:“××小朋友说得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吃青菜,还要不挑食、多喝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了,小朋友们就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都信服地点点头。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这时的随机教育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培养幼儿自我动手的能力。保育工作应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班的小朋友用勺子吃饭时,总会把饭菜撒得满桌、满身都是,有的吃得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会吃得快一点,不会撒饭菜,不会弄脏衣服,但却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长此下去,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手部技能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保育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创造让幼儿动手的机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办、不代替,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精确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
创造一个尊重关心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圈。在幼儿园里,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与保育员对待幼儿态度、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保育员对待幼儿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前提。例如,有些幼儿需要如厕时,只要保育员不加以提醒,他们宁愿憋着或尿在裤子里,这往往是幼儿心理畏惧、性格内向的表现。又如,有的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追问其原因,竟是“××小朋友老跟我打架,不跟我玩”等。这种现象过多,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厌恶心理,感觉在幼儿园里不安全、不自在,不如待在自己家里好。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将受到影响,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保教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宁陵县阳驿乡潘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