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长喙长多少米,白鹭的常长喙约有多少厘米

首页 > 摄影 > 作者:YD1662023-02-09 14:02:50

自恋、孤傲的白鹭,为食物争斗,全不顾形象。组图/顾相田

白鹭保护

“鹭鸟天堂”的守护者们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一架天平的两端,此消彼长。近几年,白鹭渐渐回归人类视野且数量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就白鹭本身而言,它天生疾病少,恢复能力强,连蹲在巢里孵蛋引起腿部麻痹甚至瘫痪,一周后也能自愈。但作为生物链上的一环,白鹭增多,跟它的天敌老鹰、黄鼠狼等物种变少有关联。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学建说,这是后遗生态环境效应,生物链上的每一环都会有更高一级的物种来对下一物种的数量进行抑制,若一些高级物种消失,对它下一环物种的约束就变小了。

白鹭的增多并非偶然,作为自然界的“环保鸟”,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白鹭增多似乎在传达一个良好的信号——身边的环境在改善。它们面临的诸多威胁一步步在解除,适合它们繁衍生息的地方越来越多。但这些地方真正成为它们的理想家园,仍需要时间和各方不断努力。

西洞庭湖龟山 渔民刘克欢复种杉木建水塘,恢复“鹭鸟天堂”

改善环境,除了大自然本身的自愈能力,更多依赖于人类改善。白鹭为什么会增多?或许守护“鹭鸟天堂”的渔民刘克欢也能给出一种答案。

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开着白色皮卡车在乡村的水泥路上穿梭,搜寻白鹭踪迹。往年这时成千上万只白鹭在他承包的龟山栖息,今年却寥寥无几。原因是白鹭繁殖期有人在龟山砍了几棵树,再加上旁边墓园有人下葬,惊扰了它们。他连续找了好些天,才追踪到这些离开龟山的白鹭分散在周边村庄的风水林。

55岁的刘克欢是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从占湖为王到护鸟大使,他的经历颇为传奇。他们家世代生活在汪岩湖,靠着面积3.044万公顷的西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仍然靠这面湖水生活。那时,人们为了多打鱼,用网兜、用电打,大鱼、小鱼都不放过。除了大肆捕鱼之外,他们扯大网网鸟,那时经过西洞庭湖的候鸟大批死在这些网里。刘克欢和大家一样,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2010年,他还投资一百多万元在西洞庭湖里养螃蟹,可那时螃蟹的收成还未到手,保护区管理局就开始大力整顿生态环境。他曾扬言“谁敢拆我的网,我就和谁拼命”,经常跟执法人员对峙。在女儿的反复劝说下,他才主动拆除围网。也在这时,他的观念发生转变。

2015年7月,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成立,他主动加入,还担任常务副会长。他甚至自掏腰包买了铁船和皮卡车,护林护湖。有时候还组织附近渔民一起乘船打捞清理洞庭湖航道上的垃圾,晚上则配合执法人员打击电捕鱼、毒鸟等违法行为。“这些年我们护鸟经常有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他笑着说,一次西洞庭湖湖面上巡查,湖面突然起浓雾,他迷了路,挨冻了3个小时才找到回去的路。更危险的一次是他和队员们陷入齐脖子深的淤泥中,挣扎许久才爬上岸。但这些经历将刘克欢打磨得更加温和,此后,他在巡林时遇见受伤的鹭鸟,哪怕知道它存活的希望不大,也会带回去救治。

近些年,保护区生态逐步恢复,刘克欢的护鸟阵地也从湖面延展到龟山。这里以前杉木茂密,每年都有上万只鹭鸟来此繁衍后代。可2013年龟山被私人承包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引种耐水速生型的意大利杨和美国黑杨,原有的杉木砍伐殆尽。杨树并不利于鹭鸟栖息,“鹭鸟天堂”名存实亡。刘克欢见状,凑了30万元接管龟山,他辟出80亩林地复种杉木,其余上百亩改为水塘,致力于恢复“鹭鸟天堂”。这四年来,龟山生态慢慢复苏,鹭鸟们又回来了。

我们去到龟山,那里水塘、荷塘、水田包围着杉木林,是一处极为宁静之地。在水塘旁边的草丛中,“鹭鸟天堂”的石碑立在那里,不远处的荷塘边上,几只白鹭单脚站立。

白鹭的长喙长多少米,白鹭的常长喙约有多少厘米(9)

龟山的鹭鸟天堂。图/记者伍婷婷

衡东洣水湿地 建护鸟点和水库投食,加强对鹭鸟的爱护

衡东洣水湿地也是白鹭栖息的乐土。它们最开始集中在洣水镇附近,但因为掏鸟蛋、打鸟等人为干扰,又加之洪水影响,白鹭们陆续离开,去往周边的杨林、霞流、大浦等地。

这些地方每年能吸引大量鹭鸟来栖息,离不开衡东人对鹭鸟的爱护。他们在洣水流域日常巡查、建立护鸟点、在水库投食小鱼虾等。“我们是因为爱鸟才拍鸟、护鸟。”赵贵雄说,他是衡东第一批拍鸟摄影师,但那会儿人们对鸟类环境的保护较为粗放。他们去山林拍鸟经常会遇见一些收鸟和鸟蛋的中介。为了挣钱,很多人掏鸟蛋、打鸟,甚至为了捕获更多鸟,还拉起大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起倡议,推动当地政府划拨专门款项来进行护鸟行动。近几年,政府已经在衡东建立了二十多个护鸟点,这些地方还配备了专门的护鸟员。除此之外,他们拍鸟时掌握了鸟类的相关习性,经常根据鸟类习性来针对性护鸟。比如,鹭鸟喜欢将栖息地和取食地分开,觅食要飞很远。“我们自掏腰包,在它们常觅食的水库周边投放小鱼小虾,但效果并不明显。”

杨林镇车头村村民董泽民也是民间护鸟员,这些年,他做得最多的就是苦口婆心劝慰村民不要打鸟,尤其在鸟类集中的地方不要喷洒农药和除草剂。因为鹭鸟对水质敏感,农药会影响水中的生物,使它们的食物减少,甚至危及它们的生命。刚开始大家很反感他,后来村里处理了几起偷猎鸟类的案子后,大家才真正理解他。近些年,车头村的鹭鸟不只是停留在水库旁了,它们更多的是去往周边水田。“看到那些吓鸟、网鸟的东西拆除,鹭鸟活动范围更广,我也很开心。”

除了民间自发的护鸟行动,衡东县林业局也在行动。“我们派专人在洣水湿地公园开展日常巡护,在鹭鸟较多的地方,如杨林车头村、潭泊中学附近、霞流大泥滩村等地请人专门看护鹭鸟。”工作人员谭朝晖说,这些行动成效明显,如今越来越多的鹭鸟来此繁殖。

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 实习生韩昱瑞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