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运笔方式)
不要用“砸笔尖”的方式书写:凌乱无序的砸点、扣点、点推笔尖,把笔尖砸推出去,轨迹肯定是不好控制的。
要“拖”笔尖运笔,有一种扣笔拖动的感觉,轻微扣动笔拖动,笔尖扣拖下去,笔画线条才能“笔直”流畅。笔尖挨着纸面拖动,而不是像小鸡啄米般频繁地抬起笔尖砸点。
写一两个、小的字时不需要明显地挪动手腕,写第二三个字时就要明显地挪动手腕的位置,相当于挪动、滑动机械臂的底座,这样上面的手指才可能操作到位,写到位笔画。写大的字,就需要适当地移掌移腕、移手臂来配合运笔。
例如:我们试着用一根食指凌空写比较大的字,当手掌手腕过于定住、滞停时,原地扭动食指尖写字,你会发现食指尖的轨迹都是弯曲倾斜、凌乱不到位的;当你运指时适当地拖动指、掌、腕、手臂(依次动作幅度减小),就比较容易写正笔画。
适当的运笔方式就是要适当地拖动掌腕配合运指。
(架构平衡的握笔姿势)
写字差,人们往往认为是写字态度的问题,其实写字态度并不是写字差的主要原因(写字态度确实对书写有影响,但不是写字差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试过慢慢地认真书写,笔画还是写得明显的歪曲倾斜、连基础的横竖都写不正、写不直。硬笔书法培训班,会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怎么认真练字也根本写不正笔画的现象。书法培训班其中一部分学生,能在改正握笔姿势之后,上手一会儿(重点)就能写正笔画,这是由于他们的握笔姿势碰巧达到了架构平衡。其它的大部分学生的握笔姿势没那么碰巧、没达到平衡,于是怎么练也写不正笔画,反而笔画明显弯曲倾斜、歪扭。
不是所有的握笔姿势都有条件去写正笔画,绝大部分的握笔姿势都没条件写正笔画。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握笔姿势都不能写好字,只有极少数位置特定的握笔姿势才能写好字。
有人可能见过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握笔姿势也能写正笔画、写好字,便认为所有的握笔姿势都可以写好字。
其实有很多握笔姿势是根本没条件写正笔画的,这个可以一试便知,不信各位写字好的老师、学生可以试着改变握笔姿势其中任意一个位置(其它位置“保持不变”、“不改动”):如手腕角度更下压或者更上扬侧立、小臂的朝向更横或者更竖;又或者中指无名指小指更聚拢或者更分开,又或者食指、拇指、中指在笔杆上的位置更靠上或者靠下,拇指食指中指的“初始关节角度”更拱起或者平凹,你会发现你写的字变差了许多、笔画怎么写都写不正了,反而写得歪曲倾斜。如果不通过改变其他位置,使得握笔姿势重新获取架构平衡,你怎么认真练字也写不正笔画、写不好字。而你们修改后的握笔距离很可能就是千千万万的别人的握笔姿势,从一种能写正笔画的握笔姿势改成另外一种能写正笔画的握笔姿势需要“很巧合”:需要某些特定位置的握笔姿势才能写正笔画。
执笔无定法,但任选其中一法有定法。
给你一个跟写字差的学生一样的,架构不平衡、凌乱的握笔姿势,无论你之前如何会写、写得如何好,你也会变得写字差。
如果把写字比作登山,一部分学生刚学写字、刚握笔、或刚改握笔就能平衡握笔,他们对于书写笔画有很强的控制,写字心到笔到,早在幼儿园学前班一年级、或者进书法培训班刚改握笔就能写正笔画、已经在入门登山了;而大部分学生写了六年、九年字,或在书法培训班认真学练了那么久,写的字笔画还是凌乱歪曲得离谱,难以控制好笔画,相当于还在山脚徘徊挣扎,进不了门。
握笔姿势不能架构平衡,去练字根本就是白练,没什么效果。握笔姿势能够稍显平衡、稍微平衡也行(平衡程度不同,“能”写的工整水平也不同),这样可以写一些独特的字体。
起码得能先写正笔画,之后的才是练楷书的一些起笔、行笔、收笔、提按顿挫、更标准、更具美感的结构章法这些更深层次的要求。写不正基础笔画,学生练习后面的东西也是空中楼阁,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师教了,但学生根本控制不了笔画,根本达不到要求,实践不了,笔画偏离轨迹太多、跟教的字差得远了,慢慢写显得有点样子而已,但也就这样了,还是差,并且之后再练写也不会再有明显进步,事后正常速度写字时,也是白费功夫恢复原样。
写字笔画凌乱弯曲倾斜、笔画难控的主要原因:握笔姿势的架构不平衡。任何一项运动都要遵循人体力学规律、需要一定的姿势动作才能做得更好,握笔写字也不例外。
所谓架构平衡的握笔姿势,简单来说就是用适当的运笔方式书写时,能横竖平衡,“十”字正。
检查一下你的握笔姿势的是否架构平衡:虚拟写几个大的“十”字(横5cm、竖7cm以上,需要运掌运腕运手臂书写),看能不能横“平”竖直,方向正、不明显歪斜。要是笔画明显歪斜,特别是“丨”画明显歪斜,那就是握笔姿势施力架构不平衡。需要适当调整握笔姿势的位置,使之能够写正“十”字中的“|”画。
现今大部分人的握笔姿势,其施力结构不平衡,结果导向的话就是拇指与食指运笔时,横竖不能协调平衡,横竖——“十”字明显歪曲倾斜,这是导致多数人写字差的重要原因。
(三指单钩法)握笔姿势的平衡规律:
①单人同样的书写点距离,拇指尖、食指尖在笔杆上的位置越靠下、距离笔尖越近,手腕角度就越下压,手臂角度越横、手臂角度越偏向东洗、9:00~3:00方向,手掌角度、笔尖得更往往左后方扭一点,笔杆抵在中指上的位置越接近中指指尖、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越往前移,拇指食指中指关节的初始角度要更平凹;
拇指尖、食指尖在笔杆上的位置越靠上、距离笔尖越远,小臂角度得越竖、小臂角度越偏向12:00~6:00、南北方向,手腕角度就得越上扬侧立,手掌角度、笔尖位置得越往右扭一点,拇指食指中指关节初始角度越拱起,笔杆抵在中指的位置越远离中指指尖、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越往掌心内收。
②同样的书写点距离(笔尖距离肩膀的距离一样)、并且食指尖距离笔尖的距离同样时,拇指尖越包过笔杆、拇指尖搭在笔杆上的位置越靠上、越远离笔尖,小臂角度越直(小臂前后指向越偏12:00~6:00、南北方向),手腕角度就越侧立,手掌角度、笔尖位置越往右前方扭,笔杆抵在中指的位置就越远离中指指尖,笔杆后端靠在手掌的位置越偏向食指方向,拇指食指中指冠关节角度就越拱起,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越往掌心内收;
同样的书写点距离、并且食指尖距离笔尖的距离同样时,拇指尖在笔杆上的位置越靠左、拇指尖越不包过笔杆、越靠近笔尖、拇指尖位置越靠下,小臂角度越横、小臂指向越偏向东西、9:00~3:00方向,手掌角度、笔尖位置越往左后扭,手腕角度越下压,笔杆抵在中指的位置越挨近中指指尖,笔杆后端靠在手掌的位置越偏向拇指根部方向,拇指食指中指关节角度越往下压,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越往前移。
笔尖距离肩膀越远、书写点位置距离肩膀越远,手腕角度就越下压,拇指食指中指关节初始角度就越平凹,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越往前移;笔尖距离肩膀越近、书写点位置距离肩膀越近,手腕角度越上扬侧立,拇指食指中指关节初始角度越凸起,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越往掌心内收。
小孩子勾腕写字的问题,网上有不少书法老师矫正方法视频,我就不过多赘述。我讲一个不少人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小臂角度太直或者太横了,手腕角度太平或者太侧立了。
那平常怎么不明显变手腕角度书写?人动或者本子动:站近坐近蹲近、弯腰,或者挪近本子。
大多数写字好的人,其平常的书写范围比较小,握笔姿势动作变化幅度较小、不明显,难以体会察觉到这其中需要到的细节位置调整——握笔姿势平衡规律;
在硬笔三指单钩法中,拇指包过笔杆的握笔姿势,拇指关节多多少少都会挡视线,得歪着身书写,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地用拇指尖搭在笔杆上的握笔姿势。并且由于拇指包过笔杆时,拇指根部关节伸得太靠前,导致握笔姿势没那么灵活,其施力架构从根本上获取不了很平衡,写的字笔画很难完全工整到位,写正楷行楷都会存在明显的短斜、窄斜不到位的瑕疵。在硬笔三指单钩法中,拇指尖最好不要超出笔杆三分之一拇指,超出三分之一节拇指以上,握笔姿势就难以获取很平衡。
粉笔一般是在墙面(垂直面)书写,跟圆珠笔钢笔在桌面(平面)上书写有所不同,同样的书写点距离,垂直面书写相比在平面上书写,手腕角度要相对更平。书写面角度越小,手腕角度越下压:以180°平面为基本面,之后到135°倾斜面,然后90°垂直面,手腕角度会随之越来越下压来取平衡。大于180°,小于90°的情况貌似获取不了平衡,得调整身体对着该斜面,使该斜面≦180°,≧90°。
适当的运笔方式和架构平衡的握笔姿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适当的运笔方式才能测出某握笔姿势是否架构平衡;给你架好一个本可以平衡的握笔姿势,如果你书写时下边手掌过于定住,光扣砸、砸点笔尖、砸推笔尖来书写,那也会变得不平衡,导致笔画凌乱歪曲难控,写字差。
适当的运笔方式配上结构平衡的握笔姿势会有很强的控笔,能心到笔到,比较容易写正笔画。全国、全世界大部分人的运笔方式不适当,握笔姿势架构不平衡,导致写的字凌乱歪曲潦草,不能书写得稳定可控工整。所以适当的运笔方式、架构平衡的握笔姿势有必要在全国、全世界推广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