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巢穴的重视程度,也和后代的成长速度密切相关。鸵鸟和鸡形目、雁形目等“早成鸟”,雏鸟出壳后就有绒毛、能走路,亲鸟做的巢穴一般就比较简单,随便铺点树叶、干草之类就行了。
鸵鸟的幼雏属于早成鸟,破壳后很快就能走路,因此亲鸟就在开阔地随便刨个坑孵蛋。图片来源:safariostrich.co.za
而猛禽和鸽形目、雀形目鸟类则属于“晚成鸟”,雏鸟需要在巢内生长几个星期才能睁开眼、长出羽毛并学会飞翔,亲鸟修建的巢穴往往就比较用心,把各种“建材”堆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上面提到的斑尾林鸽就是“晚成鸟”。
另类动物巢穴
“样板间”只看不住
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的园丁鸟,是出了名的收集狂:部分种类的园丁鸟雄鸟,酷爱收集闪闪发亮的小东西,并把它们放在精心修建的“洞房”门前,以此来吸引雌鸟。不论是自然界的小石子、甲虫翅膀,还是人类丢弃的瓶盖、糖纸,视觉效果越炫,对雌鸟吸引力越大。
像不像什么破烂都往回家捡的你?
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
然而用豪华爱巢展示诚意的雄园丁鸟,在交配后并不打算过“二鸟世界”,而是继续招揽别的雌鸟……真正孵卵育雏的巢穴,全是雌鸟在别处独自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