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人类还没有办法达到了宇宙的最高温,从现阶段的研究上看,如果温度过高,原子核就无法诞生,物质将以等离子体的形式游荡在浩瀚的宇宙之中,这种景象就像一口沸腾燃烧的大锅一般。
科学家预测,在宇宙大爆炸后的38万年,宇宙的温度逐渐下降到了6000摄氏度,这可能是宇宙有史以来的最低温,和如今处于主序星列的恒星表面温度大差不差。
这个温度,给了原子核、电子、中子相互结合,并形成更大的原子,乃至分子予以了必要的条件,最古老的天体便在此时形成了。
在宇宙温度下降到低点之后,宇宙又因为不断的膨胀而继续加热,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百亿年,未来也继续下去。
很多人好奇的是宇宙最高温达到了1.4亿亿亿亿,那么宇宙的最低温度又是多少呢?
事实上,宇宙的最低温度仅有-273.15℃,当然这个已经是人类所认知的极限低温,具体如何,未来是否会改变需要进一步求证。
但从阶段的数据上看,二者拥有如此大的差距,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温度定义中,其高低与物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宇宙来说,现阶段仍然处于大爆炸的状态之下,所有的物质都在坐着加速运动,它的温度自然水涨船高。而相反,保持低温意味着物质尽可能减少运动,这对于宇宙规律来说是极为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