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黑死病的由来吗,鼠疫与黑死病的区别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17 23:30:54

文/陈丽

鼠疫是黑死病的由来吗,鼠疫与黑死病的区别(1)

引言

“鼠疫”,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陈旧而陌生的名词,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那部著名长篇小说的书名上。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对鼠疫的介绍,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传染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由带疫动物传及于人,也能经“人和人直接传染” 。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鼠疫诊疗方案》,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个甲类传染病之一(另一个是霍乱),甲类传染病是最高层级的传染病,我们熟知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麻疹、禽流感等尚属乙类传染病。

鼠疫主要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三种,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其中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近几十年来,我国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鼠疫。不过作为甲类传染病,鼠疫并没有绝迹,近十年来仍然有一些零星病例出现,比如2010年出现过7例,2011年和2012年出现过1例,2014年出现过3例,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出现过1例。

传染病有时貌似离我们很远,但有时又非常近。面对突发的传染病,我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防疫制度和应对方法,所以我们不必恐慌,应理性面对。不过,对每个人来说,提升鼠疫防控意识,筑牢防控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1月12日的“肺鼠疫确诊”新闻让我们开始了解鼠疫这一烈性传染病,也使我们再次直面人类的大敌——传染病。

鼠疫是黑死病的由来吗,鼠疫与黑死病的区别(2)

哈尔滨鼠疫

传染病:如影相随的人类大敌

在1万年以前,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以小型游牧部落的形式遍布整个地球,四处迁徙,以打猎为生。那时候没有城市,没有城镇,也没有农业和畜牧业。人类的部落分得很散,一直在四处迁徙,很难碰上其他部族。因为人口密度低,绝大多数疾病在此都没有立足之处。人类也会患上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但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类近代历史上的大多数疾病,如麻疹、水痘、感冒、流感、天花、肺结核、黄热病和黑死病等,还没出现。

过去的1万年中,人口密度激增,传染病也成了人类生活的常见问题。大量的文献典籍记载和考古成果表明,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传染病就已经是人类如影相随的大敌。

在古代印度的著作中,如在《阿育韦达》和妙闻的著作中有舞蹈病的记述。各种各样的发热病症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其中一些毫无疑问是疟疾,另一些可能是麻风病。麻风病在印度被称为“库斯塔(Kushta)”。后世的医学史学者对一些印度典籍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淋病、梅毒和肺结核存在的证据。

对于《旧约》中提到的疾病,加里森在他的《医药史》中进行了总结,它们包括:淋病、麻风病以及疑似牛皮癣的疾病;《旧约·撒母耳记》提到了腹股沟腺肿大,表明可能存在鼠疫。《塔木德》提到了一种肺部的症状,与肺结核病症极为相似;此外,它还提到了一种肾脏脓肿的症状以及女性生殖器官的感染。

考古学家马克·鲁费尔、艾吕特·史密斯和伍德·琼斯在埃及进行考古研究时,在一具公元前1200年的木乃伊的皮肤上发现了类似天花症状的斑点。在拉美西斯二世的脸部和身体上,他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斑点。在拉美西斯五世的腹股沟周围的普帕尔氏韧带的上方,他们发现了一块三角形的溃烂区,这表明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患过腺鼠疫或国王病软下疳。在一些更为古老的木乃伊身上,由于木乃伊的腹部脏器并未被移除,鲁费尔发现了肿大的脾脏,这可能意味着死者生前患有疟疾。

借助其他历史记载,当我们回首人类的发展历程时,会惊奇地发现,人类的历史便是一部与传染病斗争的编年史。

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瘟疫让雅典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中世纪时期,欧洲全部人口的大约四分之一,即至少两千五百万人死于黑死病(即腺鼠疫)。

19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同时带去了天花,导致了几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

1918年,大流感横扫全球,全球死亡人数远远高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1500万人。

事实便是如此,自人类诞生以来,传染病就是人类如影相随的大敌。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医学技术高度发展,传染病也没有销声匿迹。尽管我们拥有炫目的技术,但我们仍然在很多程度上受制于各种病原体。

无论现代文明的生活看上去如何的安全和有序,细菌、原生动物、病毒,被感染的跳蚤、虱子、蜱虫、蚊子以及臭虫等,总是潜伏在阴影之下。只要人类由于粗心大意、贫穷、饥饿或是战争而放松了警惕,它们就会发起进攻。即便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它们也会掠食体弱多病、年幼以及年迈的人。它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隐匿在无形之中,等待着掠食的机会。这些微小生物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寄生在大鼠、小鼠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养动物身上,始终寸步不离地跟随着我们;它们寄生在或飞或爬的昆虫身上,在我们的食物、饮水甚至是我们的爱情中伏击我们。

鼠疫是黑死病的由来吗,鼠疫与黑死病的区别(3)

哈尔滨鼠疫

如何理解传染病:从寄生现象入手

如何理解传染病?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和变化发展的?20世纪的传染病研究权威汉斯·辛瑟尔在自己的著作《老鼠、虱子和历史:一部全新的人类命运史》中从寄生现象的角度对传染病进行了深入分析。

说起汉斯·辛瑟尔,大家可能有点儿陌生,他的两个得意门生却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一位是研究出黄热病疫苗的马克斯·泰累尔,另一个是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顺利研发打下基础的约翰·F. 恩德斯。

辛瑟尔认为,传染病就是生物体对人体的寄生,仅仅代表着一种活的有机体为了生存下来所作出的尝试。

从根本上说,寄生现象意味着打破对立——传染病的寄生现象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比如细菌、原生动物、立克次氏体以及超显微镜病毒和滤过性病毒等尚且无法定义的介质)对更为复杂的动植物的入侵。

传染病并不是静态存在的,它是根据寄生生物和被入侵物种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决定的。宿主与宿主之间会出现不间断的传播,寄生生物不会根据环境而变化,而是根据它们已经完美适应的宿主而调整,如此这般,最终实现寄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完美融合。

当寄生现象开始发生时,宿主的反应是强烈的,入侵方和宿主之间必有一方死亡,不同的个体,结局也各不相同;当适应变得更为和谐的时候,宿主的反应会温和一些,疾病的症状也会减弱直至变成慢性疾病;最终,双方的适应到达一个几近完美的阶段,宿主不再表现出受伤的迹象。

就人类而言,能够印证这些原则的疾病是梅毒。毫无疑问,在16世纪初,当梅毒首次以传染病的形式出现时,要比现在剧烈、恶性和致命得多。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梅毒在人类个体之间不间断地传播,导致了寄生生物与宿主的相互适应,从而使疾病的症状变得越来越温和。如果未来梅毒像过去那样继续传播,那么一千年以后,医生对任何一个幸存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都将发现幸存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从寄生现象入手理解传染病,辛瑟尔准确地揭示了传染病的发生机制和流变历史。基于这一理论,辛瑟尔强调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化时,病原体的毒性会不断发生变化。当今的医学研究者在致力于研究随着时间的变化,流感病毒的结构变化情况,以此来解释周期性流感流行病时仍然能从辛瑟尔的理论中获得启发。

鼠疫是黑死病的由来吗,鼠疫与黑死病的区别(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