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历史中,人们往往把汉尼拔当做罗马最大的敌人,他带领大军翻越崇山峻岭、白雪覆盖、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从罗马人几乎无法想象到的一条路进入了意大利本土。这是西方历史上最有名的远征之一,甚至拿我们伟大的长征做类比。
汉尼拔却是是个军事天才,他的这次远征最耀眼的时刻,就是他指挥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叫作坎尼之战,一场仗屠*了五万多罗马士兵。消息传来,整个罗马都被震动了。很多人,包括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如果这时汉尼拔能够直接进军罗马,是很有可能彻底毁灭掉罗马文明的。
罗马即使在最兴盛的时候,内部矛盾也不少。但这些内部矛盾并没有动摇罗马帝国的根基,真正使得罗马帝国衰亡的,不是内部因素,更不是汉尼拔,那就是“蛮族”。
两种假说:“基督教灭绝论”和“苛捐杂税灭绝论”今天部分观点来自,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但我不同意吉本的主要观点,吉本强调的是内部因素。他写到,罗马的衰退是帝国过于庞大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结果。繁荣会催生腐朽的基础,征服的范围越大,导致毁灭的因素就越多。
他的最有争议的观点是: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罗马的衰亡。吉本认为,基督徒老是争来争去,这些无聊的教义之争在帝国的内部造成了分裂的种子。信了基督教之后,社会精英都想去当教士,不愿意进政府当官,或是去军队当将领了。基督教宣扬的是逆来顺受的态度,这在无形之中削弱了罗马军队的战争力。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们必须考虑一个基本事实。如果说内部因素最重要,那为什么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还在?不仅还在,而且还活得不错。要知道,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都是一样的,要说基督教的教义之争,在东罗马帝国争吵得更凶。
还有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大多是经济史学家。他们认为,在罗马后期,由于连年征战,政府入不敷出。政府没钱了,就要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这削弱了罗马的经济实力,农民辛苦一年,交完税,剩余部分还不够养活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