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星陨深空,哺宇宙万物百万年。
在看不见的宇宙深空,那些远比太阳更大、更炽热的恒星,像一头头蓝色巨鲸,畅游深海。
每当它们陨落,其遗骸会孕育下一代恒星、行星、卫星……甚至生命。地球就源于曾经陨落的大质量恒星洒下的星尘。
在百万年的夜空中,总会不经意间出现那么一锥星光刺穿穹幕,耀空数月,我们将之称为超新星爆发。它们大致分为两种:核心塌缩型超新星(Ⅱ型超新星Type II Supernova)和Ia型超新星(Type IaSupernova)。
核心塌缩型超新星是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巨恒星才配享有的一种临终仪式。它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它与Ia型超新星有何区别?它们和生命到底有何关联?
让我们先找到一颗即将逝去的蓝巨星,一层一层地拨开它的心,看看最深处藏着怎样的秘密吧。
01
在恒星家族里,以蓝色为尊,代表更大的质量与更高的温度(发出的光频率更高),正如古西班牙人喜欢用“蓝血”来代称贵族一样。
贵族的心思总是一层藏一层般多心,越是年迈,越是多心。在生命的后期,蓝色恒星内部会出现类似“洋葱皮”一样的结构,各层元素相互层叠,中心是最高质量元素——铁。
铁,是大自然中最稳定的元素。因为将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强力是一种短程力,所以原子核有一个空间限制。而铁的56个核子(质子 中子)刚好能把这个原子核空间填满,不挤也不空。
如果这个空间太空,原子核就具有装更多核子的势能,而聚变就是往里面装核子,填满空间将势能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一般来说,装进56个核子就装满了,但如果还要挤,也挤得进去,不过就需要额外施加外力。这就意味着铁以后的聚变需要吸收能量,而且当装进去的质子数超过84个,原子核还会自发向外吐出多余的核子,称为自发衰变。
而裂变是聚变的逆过程,所以反之亦然。而聚变与裂变到底释放或吸收多少能量,由不同元素平均结合能的变化来决定。
平均结合能升高释放能量,平均结合能减少吸收能量。氢聚变比铀裂变,上升的平均结合能高得多,所以氢弹比原子弹威力更大。
核子数与平均结合能的关系图
总之,老铁因为太“稳”,对于恒星来说反而扎心!
因为恒星需要热核反应释放能量才能得以存在。然而当核心已经形成铁芯时,则意味着巨恒星已经迎来了自身的能源危机。
不过到这个时候,核心早已是简并态了,有电子简并压力扛着,暂时不会崩塌。核心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一颗“铁白矮星”。
但随着核心释放能量的减少,核心势必收缩升温,让外层壳中靠近核心的元素进行聚变,释放能量。从总体趋势来看,恒星表面将变冷,由一颗膨胀的蓝巨星向一颗红巨星转变,期间可能还会伴随几次振荡。
当然,一切表象的变化,都源自内心的挣扎。
02
随着核心持续收缩,越来越多的物质被挤进核心空间。当核心那颗混合着各种元素的白矮星质量大于1.44倍太阳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时,核心的电子就必须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运动,才能产生足够的简并压力来阻止重力塌缩。
然而,电子不能比光速快,所以1.44倍太阳质量的核心必定塌缩,电子简并力被重力击溃。密度再升高,电子被迫与质子结合,生成中子与中微子,这种反应称为逆β衰变。
以一个1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为例,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地球大小的铁芯会在150毫秒内缩小至一个城镇大小,密度达到10^14克每立方厘米,新的中子简并压力瞬间建立,核心坍缩突然停止,成为一颗稳定的中子星。
但外层物质依然向内坍缩,有时速度可达光速的25%。急速坍缩的外层物质与中子星表面发生碰撞,然后引起剧烈的反弹。这种反弹形成的冲击波携带着非同寻常的能量,一半将恒星外层吹散,一半直接转化为热能,成为我们眼中的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