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佛佛龛天井壁画
西大佛的壁画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也很相似,从印度到巴米扬到日本,都是呈现四分之三的面部、直线修长的鼻梁和眉毛、较大的杏仁眼;头部向身体的另外一侧倾斜的三曲法姿势;手势印相基本都是转法轮印,右手第一指和第二指捻合、左手第三指和第五指伸开;颜色、光影明暗关系处理、晕染技法的运用都非常接近。
左:印度阿旃陀石窟第1窟壁画中:巴米扬西大佛佛龛天井壁画右:日本法隆寺金堂壁画(7世
另一边的东大佛,按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的记述:“伽蓝东有鍮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经过详细测量,东大佛的实际高度是38米。
东大佛更接近于犍陀罗风格的佛像。犍陀罗风格即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佛教造像风格,雕塑肌肉感很强,衣纹自由下垂,有重量感。
左:巴米扬东大佛 右:巴基斯坦犍陀罗佛像
通过被毁之前的图片可以看到,佛像的右膝盖往前伸,重心在左腿上。右边犍陀罗的佛像也同样是这样,东大佛具有着希腊化艺术的典型特征。
窟内油画,比欧洲人发明油画早数百年
巴米扬地区除了大佛外,还有750个佛教石窟,现存留有壁画内容约40多个。
这些壁画表现最多的是涅槃佛的题材,不同于敦煌壁画,壁画中关于佛传、本生故事较少。风格上,巴米扬石窟壁画的装饰性更强。
2004年,来自法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齐聚巴米扬,研究巴米扬大佛洞窟内的画。
难以置信的是,一幅幅佛像是由油画方式绘出,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5世纪至9世纪之间。在此之前,油画的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数百年之后的欧洲人发明的。这个发现也推翻了欧洲是油画起源地的论调。
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后确认,这才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画作品。虽然干油在这个时代已被罗马人和古埃及人使用,但是他们只是作为药物和化妆品使用,被发现用于绘画上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