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向阳
近日,菏泽市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发现连片汉墓,引发网友热议。目前连片墓葬群发现了两只罕见的东周时期的陶兽,尤其引人注目。陶兽距今已有2500多年得历史,造型憨态可掬,非常萌,其中一只像鸟,而另一只造型似鸟似兽尤其独特。这只千年“萌”兽正在为起什么名字而发愁,它叫什么?有什么寓意呢?
菏泽汉墓出土的一对陶兽
半鸟半兽的陶罐叫啥名
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500多年,但这两个动物姓甚名谁还不知道。从造型上看,其中一只虽然形态奇特,面部有兽面特征,但明显是展翅欲飞的鸟造型,而且脚上有蹼,应该是水禽类。尽管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显然是建立在一定写实基础上的造型,比较好辨认。另一只半鸟半兽的陶罐,它长着一只兽头,头上有两只可爱的小角,一对展翅欲飞的翅膀尤其独特,造型更加憨态可掬,非常呆萌。
其中一个陶兽脚上有蹼
据孙大园堌堆遗址考古人员介绍,两件陶兽出土于两处东周墓,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这两个陶兽造型比较奇特,具体的命名还没有最后定。这种陶兽在东周算是比较罕见的,连现场的考古人员也没见过。
因为发掘的墓葬级别不高,多为平民墓。这两件随葬陶器制造工艺比较粗糙,第一件虽然有夸张变形的因素,但基本可以判断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水鸟造型。鸟是东夷民族崇拜的图腾,加之古代菏泽一带湖泊河网密集,所以水鸟的造型,既符合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也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二件陶器,也就是半鸟半兽的陶罐上,而这件陶器显然不是现实中真实动物的造型,它形象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神话色彩,应该是另有寓意。
这件陶器或是神兽飞廉
笔者推测,这件陶器可能就是上古传说中的神兽飞廉,在墓中用作镇墓兽,起到辟邪的作用,以佑护死者亡魂的安宁。飞廉,亦作蜚廉,古代文献中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有着狰狞古怪的角。同时,飞廉还是黄帝的左膀右臂,是传说中的风神。
历史文献还记载,汉代武帝建飞廉馆,东汉明帝永平五年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之外,建平乐馆。
既然是神兽,那自然不是常人所能见到,甚至根本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在语焉不详的记录中各有不同,我们只能以文献记载的碎片为线索去寻找这天马行空般存在的神兽。
在《楚辞·离*》中:“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释:“飞廉,风伯也。”《楚辞》的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生活在战国时期,比这两只出土的陶器已经晚200多年。
到了汉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射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者。”
西汉《淮南子·俶真训》中有:“骑飞廉而从敦圄。”东汉高诱注蜚廉曰“兽名,长毛有翼”。
然而,到了东汉,飞廉的鸟身鹿头在记载中就变成了身似鹿,头如雀。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武帝纪》:“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晋灼注飞廉曰:身似鹿,头如爵(雀),有角而蛇尾”。
此后,约在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古代地理志《三辅黄图》中也记载:“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古籍中关于飞廉的记载都比较模糊不详细,但不管兽首鸟身也好,鸟首鹿身也好,其传说中的造型要素都是与鸟和鹿(或兽)有关,再加上它独特峥嵘的角。从构成要素看,菏泽出土的这只小怪兽与飞廉有异曲同工之处。
出土文物中飞廉形象各不相同
在考古中有学者把有翼神兽统称作飞廉,似乎也有道理。因为是传说中的神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对飞廉的认知也不一样,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说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当时的人们总会根据自己文化特色和时代风格对神兽进行神奇的想象和艺术加工。那么,我们来看看历代文物中发现的飞廉形象吧!
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出土青铜牺尊,头及身似鹿,有双角,爪足,腹侧装饰三道修长的羽纹,它是目前所知形象明确、年代最早的中国式有翼神兽;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编磬一架,装饰磬虡(柱子)的是一对青铜翼兽,头小张口吐舌,有弯曲的双角,颈部细长,双翼平张,颇有楚地风格;而在西安北郊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陶翼兽皆为乐架的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