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到国外或者通过DG购买化妆品时,经常被一个问题困惑,化妆品本土版、免税店版、国际版、国内版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是不是像DG说的那么夸张?昨天又有个小伙伴问,如下图: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这么多版本,都是DG为了销售产品炒作出来的,产品之间完全没有差异;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会把好的产品留给自己,次等才会出口,这种差别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上传很多了不同版本差别的图片,来印证自己的观点。面对这么多相互矛盾的观点,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甄垚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针对不同地区的产品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所谓的本土版、、免税店版、国际版、国内版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而是一种约定成俗的称呼。以俗称来定义和划分化妆品本身就是不严谨的,再根据这种不严谨的划分来讨论问题,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
大家所说的这么多版本,用针对不同地区的产品定义更加准确。比如满足中国法律规定,正式进入国内的产品,可以叫做中国版;满足韩国法规,正式在韩国销售的产品,叫做韩版;满足欧洲法规,正式在欧洲销售的产品,叫做欧版。这种叫法虽然和上面的称呼类似,但会更加严谨,讨论更有意义。
这些版本之间会不会有差别呢?可能会有区别,也有可能没有区别。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区别。
◆ 法规不同导致产品的差异
首先,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在A国可以正常使用的成分,在B国就不能在化妆品中添加。比如“氢醌”,属于早期美白、淡斑类产品经常用到的成分。在美国、日本是可以在化妆品中添加使用的。但在中国,“氢醌”已经被禁止添加在化妆品中,只能在一些药物中使用。
再比如,对防晒产品,大部分小伙伴有个印象,美国的防晒产品防晒能力不是特别好。消费者者的这种印象还是比较准确的。在防晒效果方面,美国的产品确实没有欧洲和日本的效果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美国可用的防晒剂品种少,很多在中国、日本、欧洲可以使用的防晒剂,在美国是禁止使用的。化妆品生产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在有限的几个防晒剂之间折腾,做出来的产品防晒能力普遍差强人意。
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因为美国的法律严格,对一些新兴的防晒剂考察期更加严格。但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新型的防晒剂大部分是欧洲厂家开发,为了保护本国原料商的利益,以环保、安全为借口,设置重重障碍。这方面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由于法律法规不同导致的产品差异,很容易区别开来。消费者只要把不同地区的成分表对比一下,如果是因为法规造成的产品差别,成分表是不同的。
◆ 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喜好调整产品
面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的品牌会根据所在地消费者的皮肤状况,针对性的调整产品,可能会导致产品有一定的区别。但这种差别很小,对产品总体的效果影响不大。
比如大家熟悉的OLAY小白瓶淡斑精华。欧美女性皮肤比较糙,耐受力强,可以承受很高浓度的烟酰胺。在刚刚进入国内时,采用了和欧美相同浓度的烟酰胺,但过敏率直线上升,对产品的投诉率非常高。后面根据消费者的反馈,适当调低了烟酰胺的浓度,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和美国的同步。
针对当地消费者的皮肤状况作出的调整,有时候从成分表中不一定能看出来,但这种调整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满足消费者的喜好作出的调整。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或者降低产品品质而做出的调整。
不同产地产品之间的差异
一些国际品牌,在世界各地有多个生产基地,产地不同,可能会导致产品会有细微的差别。同一个品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厂,虽然有统一的标准,但工人素质、生产设备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别。另外,在原料方面,核心原料不会有差别,但其他的附属原料,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家。
这些差别,可能会导致不同产地的产品有细微的差异,比如在香型、膏体粘稠度、颜色等等。但这种差异非常小,对产品的最终效果影响很小。
说句题外话,即使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产品,不同批次之间,如果您仔细区分,也是有一些差别的,只是大部分消费者察觉不到,这种差别对产品的使用效果几乎可以忽略。
因此,如果抛开法律法规和针对某个区域消费者的调整,不同产地之间的同一款产品,区别几乎可以忽略。
DG炒作的区别
如果没有各国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也不会根据所在地消费者的喜好调整,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一款产品,是没有区别的。
比如最先引起这个话题的SK2神仙水,全世界只有一个工厂在生产,所含的成分品种不多,没有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所谓的日本专柜版、国际版品质是一样的。SK2专为为这事辟过谣。有的消费者说在专柜购买和免税店购买颜色不同,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很大可能是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有些活性成分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改变,这种情况在植物提取物含量高的产品经常见到。
另外,我们正常推理一下,品牌商生产不同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为了偷工减料,节约成本。为什么这样说呢?化妆品和汽车这类大件的产品不同,生产成本在化妆品的定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营销费用,有的品牌研发费用也非常高。如果大家对这点有怀疑,可以翻翻化妆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公开资料,懂财务的小伙伴一查就知道了。
作为一个国际品牌,不会为了节省那点微不足道的原料费用,而冒着被消费者发现的风险铤而走险。国际品牌不是小作坊,不是OEM厂家,对原料成本没有那么敏感。
这里要吐槽一下某亚洲国家,一些所谓的网红品牌,在内容物不变的情况下,经常更换包装,调整一下香型,就大肆炒作概念,几年时间出了四五代产品,产品本质上差不多。每次小伙伴让甄垚分析他们的产品都头痛,一代一代找全成分表,工作量巨大。
有过工厂从业经验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品种越多,库存越大,生产越麻烦,对各个方面的要求越高,成分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不是市场需要,产品品种越少越好,易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知名品牌真没有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综上,所谓的本土版、免税店版、国际版、国内版,很大程度上是DG为了销售产品炒作出来的概念。同一款产品,可能会为了适应各国法规和当地消费者的习惯而调整,但这种调整可以通过成分表判断,大部分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不会为了节约成本,拉低产品档次。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都是正品,如果买到的是假货,就另当别论了。
甄垚,化妆品配方师,从事美容、护肤行业超过15年,倡导理性护肤,反对跟风购买。每周不少于5篇护肤文章分享。(前面的文章底部有我的……),里面有我全部的文章。您有任何护肤问题,欢迎留言给我,有问必答。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