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功率换成千瓦为单位,那么
;毫无疑问也是对的。
那为什么输入功率不等于输出功率呢?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这些gap又去哪儿了呢?在大学学电机原理的时候,书本里往往会讲到功率平衡方程:
P1:输入功率
Pa:电机线圈损耗
Pb:电刷换相接触电阻损耗
Pm:机械摩擦
Pfe:铁芯涡流损耗
P△:杂散损耗,如齿槽脉动引起的损耗
P2:输出功率
显然,在使用上述力矩与功率的关系的公式的时候,P指的是输出功率而不是输入功率。
同时又恰恰是课本中的这幅图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让我以为虽然有一定的损耗存在,电机的效率(P2/P1)总归能达到八九十吧。
实则不然,假设有一个非常非常理想的电机,额定功率500W,额定电流100A;没有换相接触电阻、机械摩擦、铁耗和砸耗,只有线圈的电阻25毫欧。
我们计算一下在额定点,光电机的铜耗就有100*100*0.025=250W,电机的效率只有50%。
因此,从这个两个公式区别导致的误会,笔者有几点体会:
1.我们常常叫电机的绕组为电枢,枢者,枢纽也。我们知道一个地方要成为枢纽,他必然是四通八达通向多个地方,很难想象一个只有一条铁路线的城市能够称之为枢纽,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介绍材料里,往往只强调了电枢所起到的电能和机械能转换之间的作用(下图截自百度百科),其实不然,发热损耗不可小觑(虽然它起的是负面作用),电枢起到的是电能、机械能、热能三者之间转换的作用。
您已阅读完文章的50%
下载【IND4汽车人】APP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