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也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春耕节等,寓意着大地复苏,百虫苏醒,一年的农事活动将要开始。俗语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如果穿越到唐代,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阳光明媚,和风拂煦,百姓在田间采撷野菜,游乐其间。到了明朝,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等项目。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谓引龙,虫不出也。”
不过,二月二为什么会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呢?民间有两种说法。从节气来说,农历二月初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也认为这是和风化雨的龙王之功劳。从古代天文学来说,二十八星宿中的七宿组成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农历二月的黄昏时分,“龙角星”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所以称“龙抬头”。
“龙角星”
“龙抬头”寄托了古代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龙在中国历史上起源甚早,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先秦文献中已有关于龙的记载,如《易经》中的“亢龙有悔”、“见龙在田”、“见群龙无首,吉”等描述。汉魏以后,关于龙的形象描写越来越神奇,甚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被《说文解字》称为“鳞虫之长”。
二月二,并不似其他节日那样源远流长,其为之节不过是唐朝的事,那时候的习俗内容主要以挑菜、踏青、迎富为主,此后又慢慢融合了惊蛰和社日的相关习俗,一跃成为影响深远的大节。
二太阳糕?
极有意思的是,谈起二月二,总绕不过一枚太阳糕。如今,稻香村等众多糕点铺仍有售卖。这太阳糕其实也没什么稀奇,无非就是江米为皮,枣泥为馅,近些年来,也有些个新花样出来。
太阳糕
但其必不可少的是,外皮要用红曲水印一只雄鸡作昂首挺立状,或是简单几笔画上金光灿烂的太阳。这似乎在隐隐说明二月二和太阳存在着某种联系。
太阳糕,又称太阳鸡糕,是二月二的节令小食,《燕京岁时记》道:“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看来,二月二吃太阳糕是自清代以来便有的习俗了。但或许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当时明确的时间节点是二月初一,而非二月初二。话及此,我们就不得不说起早年间北方的另外一个重要节日了,也就是后被并入到二月二当中的中和节。
中和节是唐代为着鼓励农事而设立的节日,“中也者,天地之交泰,和也者,象德化之优柔”,在这样一个吉时设立嘉节,自然是寓意稼穑允修,万物生长。
太阳被当做生命之源,将光明洒向大地,覃生育,助生发,于农事来说,便是根本,中和节由此被看作太阳的诞辰。人们在当天作太阳糕贡之,以祈求五谷丰登,穰穰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