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来自汉代侍女温柔的笑容吗?
你想感受2000多年前武士们的勃勃英姿吗?
你能想象身处“文景之治”的百姓是何等幸福吗?
这一切你都能在汉阳陵找到答案。
跽坐侍女俑
汉阳陵里有2000多年前在西汉宫阙嫣然含笑、风姿绰约、轻歌曼舞的汉代侍女俑;有从黄沙漫漫的战场奔驰而来、披坚执锐、英姿勃勃的武士俑;有充满生活气息、憨厚可爱的家畜陶俑以及大量的瓦当、生活用具、金银器物与玉制品等,这一切都体现了那时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安乐。其中,许多陶俑的脸上都带有神秘的微笑,似乎表达着身处“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这里埋葬着西汉的一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他创造了强盛帝国的黄金时代。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园,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占地20平方公里。汉阳陵出土了陶俑、陶制器皿、陶塑动物等文物约10万件。在近200座外藏坑和近万座陪葬墓内,一列列武士俑披坚执锐、气势威武;一排排侍女俑褒衣博带、美目流盼;猪、马、牛、羊、鸡、狗等陶塑更是成群成组、栩栩如生。2000多年过去了,这些陶俑依旧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的文物遗存真实再现了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是20世纪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
铠甲武士俑
1 时光如梭穿金甲
汉阳陵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莫过于一件件高约60厘米、裸体断臂的陶俑。这些陶俑虽然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其身体各部分无不精雕细琢,符合人体结构比例,甚至连毛发、窍孔等细微之处也毫不含糊。它们有的是骑兵俑、有的是武士俑、有的是侍女俑,有男有女,神情各异,生动地体现出年龄和个性特征。
看到汉阳陵里出土的这些陶俑,你可能会惊讶怎么这些陶俑个个都赤身裸体?裸体陶俑为什么要命名为着衣式陶俑?着衣不就是穿着衣服吗?
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这些陶俑都穿着丝质或麻质的衣物,肩膀处装着木质的胳膊,所以被称作“着衣俑”。只不过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衣物和木质的胳膊早就腐朽了,出土后就不得不以裸体断臂的形象出现。
从汉阳陵出土的着衣式陶俑通体呈现橙红色,与现在流行的小麦色的肤色很接近,这可能是汉代男性所追求的健康肤色了。陶俑的头发、眉毛、瞳仁均呈黑色。专家们初步断定,当时这种陶躯木臂的陶俑可能是专为皇帝随葬的级别较高的陪葬品。
在汉阳陵南区10号外藏坑出土了大量的武士俑,这些武士俑神采奕奕、威风凛凛,其壮观的程度不亚于秦俑,只是个头儿小了许多。汉阳陵武士俑身高约62厘米,一个个眉清目秀却又神采飞扬。这些武士俑包括骑兵、步兵等多个兵种,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是汉阳陵陶俑的代表作。一些保存得比较完好的铠甲武士俑,头戴武弁、身穿铠甲,腰间佩有铁剑。虽然武士俑的铠甲出土时已朽,但从遗迹上看,铠甲原为皮革所制。在陶俑的腿部还可以看到丝织物缠绕的痕迹,这是士兵行军打仗时的绑腿,古人称之为“行藤”,其有防虫、防潮、减少肌肉疲劳的作用。
在这些陶俑中,有一些高颧骨的骑兵俑与其他骑兵俑在面相上有着明显不同,特别引人注目。这些骑兵俑颧骨高突、两腮下陷、面带微笑,似乎显示出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战斗的淡定和从容。大部分专家认为,这些陶俑可能表现的是游牧民族的形象,代表着从北方招募而来的善骑射的少数民族骑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景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景象。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是为了显示骑兵的勇猛彪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陶俑反映的都是骁勇善战的汉代铁骑形象。
彩绘陶母猪
2 巧笑倩兮汉美人
汉代陶俑分为着衣式陶俑和塑衣式陶俑,塑衣式陶俑的衣物直接泥塑在身体之上。汉阳陵出土的塑衣式彩绘陶俑有男立俑、女立俑、跽坐侍女俑、舞蹈俑。如果说着衣式陶俑以不一样的残缺美让人浮想联翩,塑衣式陶俑则以其美轮美奂让人怦然心动。在汉阳陵出土的塑衣式陶俑中,最有名的要数出土于汉阳陵大臣陪葬墓中的塑衣式彩绘跽坐侍女俑。
在今年深圳文博会陕西馆现场,一个以汉阳陵塑衣式彩绘跽坐侍女俑为创意素材的3D西汉美女,身穿美丽的汉服,在幻柜内翩翩起舞。她腰肢纤细、眼含秋水、朱唇轻启,流露出少女的天真与活泼。她的舞姿轻盈,动作舒缓而典雅,就像一朵悄然绽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清新淡雅,将西汉宫廷乐舞端庄高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汉阳陵博物馆,我们见到了这件跽坐侍女俑。她身着汉服,双手拢于宽大的袖筒内,呈拱手半遮面的跽坐状,身着由内至外共黄、白、紫三重曲裾深衣,袖口、衣襟处用彩色纹锦镶边,风姿绰约。这位西汉美女长眉细目、鼻梁纤巧、嫣然一笑、妩媚动人,充满对生活的喜悦。她的头发从前额处中分,发髻绾于颈后,分出一缕自然垂落,看似不经意,实则飘逸脱俗。就这样,一位神秘而又婉约的汉代丽人,穿越千年与我们相遇。
像这样造型精美、形象娟秀的女俑在汉阳陵出土的还有很多。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体形清瘦、削肩细腰、长襦宽袖,神态文静含蓄,与后来大唐仕女俑的雍容华贵、饱满丰腴的气韵完全不同。
看过秦俑的人都会发现,汉阳陵陶俑雅致的风格与秦俑大气浑厚的风格迥然不同。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汉阳陵的陶俑承袭的是楚地着衣式木俑的传统和风格,即所谓的“汉俑楚风”。专家们认为,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西汉初年,特别是文帝和景帝时期,西汉认真吸取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崇奉“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俑才弃高大而就小巧,弃肃*、冷峻而就平和、温馨。
“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部表情比较,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这也许和汉景帝所在的‘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关。”汉阳陵博物馆的讲解员表示:“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倾倒世人,20世纪90年代汉阳陵出土了大量微笑的陶俑,堪称东方的‘蒙娜丽莎’。‘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都穿越时空刻画在所有陶俑的面孔上。”
彩绘陶鸡
3 地下盛世出泥胎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享誉世界,而你可能不知道汉阳陵外藏坑出土的汉兵马俑也十分壮丽。经过两千年的尘封,这些陶俑仍艳丽如新,栩栩如生,有的陶俑手持盾或戟,有的陶俑为骑马弓兵,体现出强大的阵容,仿佛要随时为其统治者保驾护航,展现了西汉工匠高超的制作工艺。
汉代工匠是如何将一抔抔黄土变成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呢?据专家们分析,一件陶俑大致要经过模制、加塑、焙烧、着色、烘烤等五道工序。
模制并不是一模成型,而是分为头颅、躯干、腿、脚四部分,分模制成。工匠们还要对其面部进行捏、塑、刻、画等艺术加工,使不同的陶俑各具情态,这就是所谓的加塑。待陶俑粗坯制作完成后,入窑焙烧,使之坚硬。第四步是依照真人身体的实际情况为陶俑彩绘,再对陶俑面部进行刻画等艺术深加工。正是因为经过了一道道严密的工序,这些汉代陶俑成为研究汉代社会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成为我们触摸那个伟大时代无可替代的艺术品。
汉阳陵出土的最可爱的陶俑,当然要属憨态可爱的动物俑了。这些动物俑大部分是作为帝王陵墓里的肉食“仓库”而存在的,有牛、羊、猪、狗、鸡,当然更少不了为汉朝军队效力的马。因为西汉初期秉承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汉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农事离不开马,战争更加离不开马。汉阳陵出土的陶马群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养马业兴旺发达的真实写照。
成群结队的陶猪与陶羊也反映了汉景帝时期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在出土的陶俑中,有一只*的猪特别引人注目,它大腹便便、憨态可掬。据推测,当时人们把它放进陵墓,可能是想表达即使是在帝王的地下王朝里,生命也可以继续繁衍、生生不息。
除了这些可爱的陶俑之外,汉阳陵出土的还有瓦当、生活用具、金银器物与玉制品等,记录着大汉王朝走向鼎盛的过程,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透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时隔千年的我们依然能感觉到汉朝社会的生活气息,感受“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