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见字如面。
再一次停更了很久,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变动,迟迟未能进行新的创作。每次提笔,思如泉涌的状态貌似在这段备受锤炼的时光里就这样不情不愿地被封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转为提升自己内在的能力。这几天,受到好友的启发,决定根据国内养老形式,结合自己身处的养老护理工作环境,加上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始着手书写关于养老护理工作经验的分享系列。或许我分享的跟很多读者的想法不会非常契合,希望各位能够理解,包容每个人在工作中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再次感谢各位读者一如既往的支持。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便是在机构养老中存在的《个案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个案护理计划》字如其意。就是为了更好的照顾特殊老人制定的专项护理计划。在行业内,我们很少直接称呼“特殊老人”。因为这样的称呼在长者和家属耳中,非常像是一种“讽刺”。所以在养老护理工作一线的我们,会称呼“特殊老人”为“个案老人”。
这里重点解释下,究竟什么样的长者会被称呼为“个案老人”。其实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缺胳膊少腿,或者是患有特殊疾病的长者。“个案老人”实际上是指在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位老人的单一生活习惯或生理习惯或思维习惯在这个共同生活的大集体中与其他90%的老人不同。甚至会因为这种不同,会给其他居住在同样环境下的长者带来危害。这样的长者我们称呼为“个案老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饮食上,其他老人食用普通食物不会出现噎食,但某位老人因为疾病或习惯问题食用普通食物就会出现噎食;在睡眠上,每天晚上其他老人八点钟就会躺下休息,但某位老人每天都会刷手机看视频,凌晨才会入睡。像这样的长者,我们会针对他的情况,来制定专项的个案护理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能够使长者能够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
我们反过来理解,既然是《个案护理计划》,那它在机构养老中实际存在的数量是相对少的。就像个案饮食,在机构养老中,根据厨房人员数量决定了承担不了太多的老人出现不同的特殊饮食种类。
解释过“个案老人”的相关,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下关于《个案护理计划》的制作。在实际专业的养老护理工作中,《个案护理计划》的制定,是多部门,多岗位,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项目。并不是仅仅一个人的任务。需要参与的岗位大体有以下几种:责任护理员、护理长(护理部主任)、护士、医生、社工、餐饮主管、院长。当然,参加制作的岗位可以根据各地方具体情况确定。如果说本来就没有社工,难道就要停止计划的制定?
制作《个案护理计划》的第一步,是由各护理区责任护理员进行个案老人名单的提报,由护理部主要负责人或院长判断是否需要制定个案护理计划。第二步,便是安排时间、安排地点召开《个案护理计划》制定会议。参与会议的各岗位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根据入住长者实际生活情况,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个案护理计划》的初稿。第三步则是由护理部主管,根据各岗位提供的专业指导意见,汇总成为一份完整的可执行的个案护理计划。第四步是由护理部主管将制作完成的个案护理计划递交于院长处进行最终审阅。第五步是向家属和老人还有老人的责任护理员公示个案护理计划的最终执行文件。
在相对于人员岗位配置不完整的机构中,在制作个案护理计划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专业性。因为每位个案老人的情况都不同,我们在制作个案护理计划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譬如康复、药品分发等内容,必须需要由从业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提出指导意见。在专业的养老护理工作中,最大的忌讳便是由一个人完成一整份个案护理计划。这里的一个人完成一整份是指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人不会的,不懂的,按照常识,按照经验进行个案护理计划的制定。说轻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说重了,这是违法行为。
在管理角度来说,一份计划的制定过后的实施,必然会想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监督。如何保证个案护理计划能够准确的实施,如何确保实施过程中入住长者能够适应,如何掌握个案护理计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变现程度。这些内容,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大家进行详细的阐述。
题外话:在很多次的调访中,发现有很多由家人照顾的老人,都不同程度上遭受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伤害。这种情况,在越贫穷的地方越严重。每一次调访发现人为伤害时带来的冲击,是我一直坚持努力在养老护理工作行业的能量之一。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表达,能够给更多人带来相对有用的知识,给更多的老人避免一些人为伤害。
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我已经在各个平台开通了我个人的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更欢迎奋斗在养老护理工作一线的同仁能够指正我的不足,实现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