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地上,围挡喷淋是一种常见的防尘、防污染措施,主要是通过雾化水对工地进行喷淋,以减少扬尘、控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其做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工地四周围上挡板,形成封闭空间;
在挡板内部设置喷淋系统,一般是设置在挡板的顶部和侧面;
喷淋系统连接主要设备,如水泵、管道等;
开启喷淋系统,让雾化水均匀喷洒到工地上方。
至于喷淋头的间距,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建议根据工地的大小、污染情况、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常喷淋头的间距一般在1.5-3米之间,具体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建筑工地围挡喷淋系统的设置要参照《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临时供水及消防设施规范》(GB 50242-2002)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导则》(GB/T 28001-2011)的规定。
喷淋头的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保证覆盖面积合理,能够覆盖到整个工地。通常喷淋头间距在1.5米到3米之间较为适宜,如果喷淋头数量较多,可以适当缩小间距。
此外,在设置喷淋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喷淋头的高度应根据围挡高度调整,一般设置在围挡顶部或以上位置。
2. 喷淋头的喷射角度应控制在30~45度之间,以保证喷水能够直接覆盖到围挡、大门等易发生火灾的地方。
3. 喷淋系统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水源和泵站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