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沙瑞金曾跟高育良和田国富提到境外媒体攻击他,要求宣传部门组织反击,为何要这样?
境外媒体指香港的《镜鉴周刊》,刘生是杂志记者,跟赵瑞龙关系不错。刺*侯亮平失败后,赵瑞龙从汉东逃到了香港,在那里跟刘生会面,商谈是否还能回去。刘生根据他手中掌握的情报,分析了汉东当时的形势,认为凶多吉少。从他俩的对话可以看出,刘生和赵瑞龙显然不是第一次才认识,两人更像老朋友,鉴于这层关系,赵立春可能也认识刘生。由此《镜鉴周刊》可能成了赵家在海外的喇叭。当赵立春在内地话语权受到削弱时,《镜鉴周刊》于是成了喉舌,为其摇旗呐喊。当时沙瑞金在汉东强势反腐,严重损害了赵立春在汉东的利益,但是鉴于当时的地位和实力,没法再公开跟沙瑞金抗争,所以不得不通过《镜鉴周刊》来攻击他在汉东的所作所为。
既然杂志不在内地,为何沙瑞金也能看到?《镜鉴周刊》只会在境外发行,根据发行地来看,似乎只有在香港才能看到。沙瑞金当时并没有去那里,怎么能获知信息?杂志的名声不是太好,但是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省纪委*田国富曾对沙瑞金提到“当年在林城做市委*时,由于修环城高速公路,受到《镜鉴周刊》的攻击”。那个时候杂志就存在了,而且连市委*都在关注,可见在内地还是有一定影响。不过不管是当年的田国富,还是现在沙瑞金,他们都不可能在汉东买到《镜鉴周刊》。另外他俩都身居要职,工作非常忙,很多时间都在处理公事,特别是省委*沙瑞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连个睡觉的时间都保证不了。一一六事件当晚,陈岩石打电话让高育良叫沙瑞金,对方打过去,白秘书回话“沙*刚刚躺下”,那个时候已经是三更半夜。因此订阅杂志这种事一般都是下面的人在干,他不会亲自动手。这意味着《镜鉴周刊》上的消息由下面的人反馈。当时下面的人可能将有关汉东的资讯,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全部都摘录出来了,做成简报给沙瑞金。当他看到《镜鉴周刊》的内容后,特意看了一下原文,所以才会那么说。假如他们不那么做,也许沙瑞金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媒体舆论由宣传部门管,也就是说沙瑞金当时浏览到的信息是由汉东省宣传部门整理出来的。既然如此,内容肯定也需要通过省委宣传部部长,毕竟是汉东负责舆论宣传的负责人。假如不同意,也许进入不了沙瑞金的视线。全世界每天都会有很多信息产生,并不是所有的都有价值,哪些有价值其实由人来定,不同的人对价值的认定不同,所以所选信息也不同。国内外事关汉东的信息不少,但也不是什么都会选,省委宣传部自然会有相应的标准。《镜鉴周刊》上的信息能被选上,说明价值非常大。这个价值首先跟宣传部长有关系,他认定后,所以才会被送到沙瑞金面前,为何部长会选呢?选与不选似乎都在部长,他可以选,也可以不选,不是非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