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脱发吗?答案是肯定的。上至皇亲国戚,中至文人墨客,下至黎民百姓,都加入过脱发圈群聊。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不着担心脱发烦恼。因为古人平均寿命很短,能活到亲眼见证自己脱发的那一天,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
上了年纪的人,更能领会《孝经·开宗明义》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指导精神,对于发际线问题,一丝一毫不敢怠慢。
头发粗细无小事清朝以前,汉族人年少时,是可以经常剃发的。
但凡成年,具体为男性满二十岁,女性年满十五岁,长出的头发就不能经常剃掉了。
年满二十岁的男性,称“弱冠”。年满十五岁的女性,称及笄。
前者要行冠礼,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后者亦要将头发盘起来,用簪子束好,随时准备出嫁。
原始人类,食不果腹,披头散发。及至文明阶段,束发成了一个男人的脸面。
在一些朝代,更能通过发型的不同,识别当事人身份的高低。
古代男子的发型,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束发,将头发全部扎起来,然后用头饰固定。
头饰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梁冠、笼冠、小冠、幞头、帻、帢、帽等。
也可戴各式头巾,包括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还有的地区农民戴笠帽。
第二类是半束发,半披半束。更多见于北方草原民族、南方蛮族。太平天国比较特殊,头发自然批散开,戴上头巾或帽,或不戴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