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接地方式与母线接地方式不是绝对分开的,一般可混合使用。如在高灵敏的前级采用单点接地方式,而在功放级、电源滤波级等处可采用母线接地方式。
对于带前置放大级的功放来说,其放大级数可达5—6级。这样在MIC传声器或AUX拾音输入端的灵敏度极高,可高达3—5mv。如果在输入端混入微弱的噪声电平,即使输入端噪音电平仅为0.01mv时,经多级放大后,如其有用信号输出电压从3mv增加到30v时、噪声电平亦会由0.01mv,被放大至0.1V。这样该功放的信噪比将近于50dB,会给输出信号造成极大的干扰。
而对3—4级的功放来说,其输入灵敏度为0.3—0.5v,如果输入级同样也混入了0.01mv的噪声电平,经过较少级数放大后,有用信号被放大了100倍,噪声电平即被放大至1mv。则该机的信噪比即达到了80dB,如此,尚可接受。
对高灵敏度的多级放大器来说,由于放大级数多,增益也高,对微弱的噪声信号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高品质的放大器多采取电路隔离措施。如在一台功放机内,将前级与后级分开,使的级放大与后级放大各成回路,再由多芯插头将前后级相连。
此外,对灵敏度较高的MIC传声输入端,为防止噪声电平干扰,多采用低阻抗、平衡式的输入方式,在输入端还常备有屏蔽式隔离装置,将前级放大予以独立,这样即可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干扰。
2、交流电源线的配线方法
功放机内的交流电源走线,特别是大电流的交流灯丝走线,如果布线不当,会达成电磁场向外辐射,给放大器带来交流声干扰。
50Hz交流电的波形为正弦波,当接上负载后,交流走线回路上的电流即随着交流电的周期变化。交流走线中的电流越大,向外辐射的电磁场也越大。如采用单向走线时,其外辐射电磁场将感应到功放机内的其他走线及元件产生严重的感应交流声。
如果功放机中的交流电源线或交流灯丝走线,采用双股平行走线时,由于平行线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布电容,虽然可将部分电磁场旁路,但仍不能清除干扰。
如果将功放机中的交流电走线,采用双股线绞合起来,因为绞合的两根交流走线其电流相依相反,能将交流电外辐射电磁场相互抵消,因此能消除外电场的于扰(图8-12)
3、高压电源的布局
以立体声功放为例,其布线原则是左右声道应严格分开。接地走线置于底板最下层,采用母线接地方式,左右声道的接地线分成两路,并按照放大器前后级顺序排列。交流灯丝走线与交流电源走线均采用双线绞合的方式,以减少外电磁场的辐射。
立体声功放的直流高压高达400V左右,为防止高压外电场的辐射,所以必须采用接线支架,将高压供电线置于各元器件的最上层,即采用所谓的架空接法。高压供电线还要注意尽量避开电子管栅极回路走线,以防止产生感应交流声与啸叫声。
立体声功故的直流高压电源总电流一般约0.4A左右、其静态工作电流与满信号时的工作电流波动较小,故高压滤波电容器的容量也无需太大,一般采用几十微法至几百微法即能满足。而晶体管功放则工作于低压大电流状态之下,而且静态与满载时电流波动极大,故必须采用几千至几万微法的滤波电容才能满足要求。
前级滤波电容通常采用100-470uF,可采用电容夹圈或粗铜丝与底板固定。经被釉电阻降压后为次高压电源,专门供前置放大与推动放大级使用,其去耦滤波电容可采用CDZ组合式,容量20-30uF即可,因前级电流仅20-30mA左右。
4、元器件的组装
布线工作结束后,即可开始安装与焊接各级管座上的电阻电容等元器件。自制功放多采用搭棚式焊接方式。搭棚方式可以就近走线,达到合理布线的要求。功放所使用连接线,为了便于识别,一般习惯上直流高压线用红色,屏极连线用黄色或橙色,栅极连线用绿色或蓝色,阴极连线用棕色或黑色。
各放大级的栅极电阻、阴极电阻与旁路电容必须在就近处同一段母线上一点接地。栅极电阻由于功耗最小,为防止感应噪声,可采用体积较小的0.5W金属膜色环电阻为最佳。
电子管栅极阻抗很高,灵敏度也较高,所以栅极回路的耦合电容、电阻等元件,不能与高压回路及屏极回路的元件贴近,以防止外辐射电磁场的干扰。同时对有极性的耦合电容在焊接时必须识清,正端接电子管屏极,负端接电子管栅极。接反时会因漏电加大,耐压降低引起弊病。此外,要注意耦合电容的耐压必须在400V以上。
级间精合电容与功放的靓声有很大关系,可选用介质损耗小、转换速率快的电容,如采用CBB聚丙烯、CB聚苯乙烯、CZM油浸电容、CZ30纸介电容等。如选用WIMA、SOLEN、MKP等音响专用金属化无感电容则更好。
输入管栅极灵敏度很高,相关音量控制电位器的引线又较长,为防止杂波信号的干扰,必须采用金属屏蔽隔离线,其金属编织线的外层接地,必须安排在输入管阴极处入地,切勿将接地端接到大电流的输出端子上。
图8—13是立体声功放元件排列示意图。
第三节:电子管功放的业余调试
全部安装焊接完毕后,应先将新装机与电路图仔细对照一遍,是否存在漏焊或接错之处,屏极与栅极之间的元件不可紧贴,导线不可平行,全部检查无误,即可开始进行初调。
对初装电子管功放机的朋友来说,由于电子管功放的工作电压比晶体管功放高得多,而且其金属底板即为负极,为防止疏忽而被电击,调试与测量时最好单手操作,切勿用另一只手扶住底板。电源关断后,机内的高压滤波电容器内仍有储存的高压电荷,一旦触及电容引线会遭电击。每次关断电源后,应将电容器正极通过低阻值电阻(直接对地短路会产生火花)对底板放电后,再检测其他部分元件。
调试前功放尚未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为保护音箱不致意外受损必须在输出端子上先接上假负载代替音箱,其阻值为8-16Ω/20W。开机三分钟后,密切注视机内是否有跳火或冒烟等异常现象,所有零部件的温升是否正常。
1、测量各级电压
先测量电源变压器各档交流电压数值,全部测量无误后再测量直流高压。
初学者可先将万用表负极用鳄鱼夹与接地线或底板夹牢,再用正极表棒测量各级电压。
直流高压在轻载时应为交流高压的1.4倍左右。测高压时先将万用表拨到直流500V档。如交流高压为320V时,经桥式整流后在滤波电容器两端的直流高压应为440V左右。
2、测量各电子管屏极电压
图8—14是测量各屏极电压示意图。
测量各屏极电压为简便起见,可按照图8—14进行。准确的屏极电压数值,应为该电子管屏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
如功放管的屏极对地电压为400V左右,而阴极电阻对地的压降仅为数伏,故可忽略不计。但对采用屏阴分割式倒相管来说,由于屏极与阴极的负载电阻均为22kΩ,对地压降很大,故必须测量屏阴之间的电压才行。
3、栅极负压的测量
图8—15是功放管栅极负压测量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