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存的 Qi 协议无线充电是一种低效的充电方式。
不同于线充,事实上无线充电的转化率要比线充低上很多,这也是无线充电发热的根源。一大部分电能被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那么为什么热能会影响充电速率呢,这基本上取决于手机自身的保护机制,过高的温度会影响 PCB 元器件的寿命,也会对锂电池造成永久性损伤。所以大多数手机在监测到温度超过限定值之后都会采取充电降低功率等措施减少发热。这也是为什么发热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无线充电像线充一样方便快捷的普及。
那么纵观整个无线充电发展,各大厂商都对无线充电的散热做出了哪些改进呢?基本可以分为一下几个种类
1 主动散热
通过机身内的小风扇将堆积热量主动排出,会产生额外的机械构件和噪音,但是温度控制最为出色。
2 被动散热
将主要发热元件(线圈和 PCB)与大块的金属均热块接触,利用均热块缓解温度到达限定值的时间,并利用空气对流散热。
3 热源分离
将主要发热元件分开放置,比如将升降压电路与输入端子(USB、Type-C)结合布置,与手机接触部分只有线圈,便于热量通过线圈背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