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A 的标准一直颇有争议,前面几种电视标准其实并不会刻意强调屏幕峰值亮度。
有人认为 1000nit 才算是 HDR,因为现在很多 HDR 内容使用这个标准,这在电视市场也非常普遍。但观感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环境,电视放在宽敞明亮的客厅,观看距离在 2m 以上,所以需要 1000nit 亮度。而电脑往往放在更暗的书房,距离一般也不会超过 1m,所以峰值亮度并不意味着 HDR 效果就更好,这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高动态范围」,如果不能使画面该暗的地方暗下来,那 HDR 将毫无意义。
而获得高动态范围,最普遍的做法是「局部调光」。
局部调光为了使该亮的地方更亮,该暗的地方更暗,显示设备每个部位输出的亮度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对比度和动态范围的目的。
理论上,局部调光区域越多,HDR 效果就越好。
所以我们才看到那么多电视开始使用 OLED 面板,因为 OLED 面板上每一个二极管都是独立发光,局部调光能力达到像素级。
但是电脑显示器目前还是以 LED 面板为主,LED 面板整块一起发光,默认亮度一样,所以无法呈现真正的黑。因此需要在面板后面加装光源,已达到提升亮度的目的。
传统的侧光式局部调光将 LED 光源放在屏幕边缘,光线照向屏幕中间,所以一些显示器在显示全屏黑色时会看到屏幕边缘漏光,侧光式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局部调光。
于是一些制造商把光源放到放到屏幕中间,光线照向用户眼睛,这种称为局部调光或直下式调光。但因为光源数量有限(通常是几十个)。
而目前最理想的做法是全阵列局部调光(FALD),也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局部调光」。面板后面通常有几百个光源,例如 戴尔的 UP2718Q 有 384个。光源数量越多可局部调光的区域也就越多。
然而全阵列局部调光在电脑显示器上普及度并不高,因为它的成本比传统的侧光式/直下式高得多,并且大量光源也意味着显示器将更厚,并且功率和发热也会增加。例如苹果卖 6 万 的Pro Display XDR 显示器,背后的散热孔可以让密集恐惧症崩溃,这也是我没有买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