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电视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大屁股电视」,结构是一根真空管,里面有一个或多个电子枪,电子枪射出电子束,电子束射到真空管前屏幕表面的内侧时,屏幕内侧的发光涂料受到电子束的击打而发光产生图像的技术。
普通显像管(CRT)电视机由于成像原理不同,通常不以我们如今常听到的1080p、4k之类的分辨率来描述,而是以扫描线数来衡量。理论上,它们的扫描线数为625线,但实际上只能达到400线左右。
扫描线简单来说,就像我们现在对于帧的概念,每秒显示的帧数越多,画面也就越精细。对于扫描线而言,分得越细,画面就越清楚。
由此来说,屏幕小的因为扫描线细密图像清晰些,屏幕越大扫描线越稀疏所以效果越差。DVD条件下,CRT显像管电视的最高清晰度为480P。
CRT电视早期主要是黑白颜色,直到1951年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彩色电视技术得到了发展,引入了彩色显像管(CRT)和相关的彩色编码系统(如NTSC、PAL和SECAM)。这使得电视能够显示彩色图像,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说起这NTSC、PAL和SECAM彩色编码,对于80、90这一代来说印象应该十分熟悉,甚至肯定一度调试过想要知道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到底代表啥。
NTSC制式,简称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NTCS)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
属于同时制(红绿蓝三种信号同时传送),帧率为29.97fps,扫描线为5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480。图像信号带宽为6.2MHz。采用NTSC制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等国家。
PAL制式,PAL(Phase Alteration Line)制又称为帕尔制,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
也属于同时制,帧率为25fps,扫描线为6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576。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MHz、5.5MHz、5.6MHz等,主要为中国(PAL-D)、欧洲等国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