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城市,面对早晚高峰的车水马龙,地铁出行是大多数人的常态。而这时,你也许会发现,当你在低头打开支付宝的公交卡二维码页面时,许多人仿佛不知道前面有闸门拦住他们的去路似的,依旧昂首阔步,但随着他们轻轻地把手机往闸门上面那么一放,接着一声“滴”,随之手机亮起,闸门便已打开,使用者潇洒前行。这便是NFC的使用过程。
什么是NFC?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诞生于2004年,基于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演变而来。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设备之间允许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
(图片来源:Wikipedia)
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图片来源:搜狐网)
手机NFC的发展之路
第一部内置NFC功能的中国手机是2013年推出的小米2A,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款支持NFC技术的手机之一。然而,由于当时NFC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这项新功能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响。
(图片来源:小米商城)
那段时期内,NFC都是以为产品增加附加值的形式出现,小米短暂尝试过NFC刷公交功能,却因为硬件开发难度、环境支持等因素的限制,在之后又放弃了这一规格。可以说,由于使用场景的限制,NFC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移动支付为NFC技术指明方向
直到2014年,苹果为了实现自己的无线支付解决方案ApplePay,将NFC硬件加入到iPhone6和AppleWatch中,这一技术才重新或者说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这项功能率先在美国发布,直到2016年初,中国大陆才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