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3月11日,以关中籍人士为主的大隋帝国*突然于扬州发动叛乱,"反*"了原本应由他们保护的对象——隋炀帝杨广。
此时,天下已呈大乱之势:仿佛春笋般的土匪群在山野横冲直撞,大*四方;李密、窦建德、刘武周等超级军阀各踞一方,建立政权;游民们则在战乱、饥荒的双重打击下客死他乡,曝尸荒野。
造成如此乱局,也让不少人将杨广列入顶级暴君之列。然而,对杨广的评价,历来异议颇多。有人说,自古成王败寇,大唐史官不可能将他塑造的非常风光。也有人说,他本身“不坏”,只是做事“太急”,导致资源没跟上。还有人说,杨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通过征高句丽消耗关陇贵族集团的军队,所以遭了“暗算”。
这就带来一系列的疑问:
- 杨广做事为何要那么“急”,以致葬送掉江山社稷?其最后一个“高难动作”——第三次征高句丽发生于大业十年(公元614年),距扬州事变仍有4年之久。如此充足的时间,难道竟没想到“纠偏”?
- 三征高句丽确实是隋王朝衰败的关键拐点,其目的真是为了消耗关陇贵族的军队吗?
要拨开笼罩在历史之上的层层迷雾,我们先从两次民夫叛逃说起。
似曾相识的民夫叛逃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在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战争前,从山东、河北等地征调了六十余万民夫运送军粮。民夫们两人一组,推车运米至辽东前线。因路程"险远",所运军粮尚不足途中充饥。因此到目的地时,许多民夫无粮可交,犯下“私吞军需”大罪。为避惩罚,民夫们纷纷逃亡,当了土匪。
民夫逃亡为匪
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再看另一件发生于秦末的事:公元前209年,900余民夫被征召戍守边关。半道上,众人为大雨所阻,无法按时抵达,犯了“失期”大罪。于是,民夫们怀着“既然横竖是死,倒不如奋起一博”的心理,在“大哥”陈胜、吴广带领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陈胜、吴广起义
同样是民夫,同样为朝廷服役,同样因非主观原因犯下重罪,同样走上反抗道路。不同的朝代,相似的剧情。不知这是否算是巧合?但秦、隋两朝确实都是法家的坚定推行者。
法家的坚定推行者
所谓法家,即以“胡萝卜”加“大棒”为手段,来驱动官、民达成富国强兵的终极目标。
比如商鞅在秦国推行法家之初,为取信于民,曾出“50金”来重奖将木头自南门移至北门之人。这便是“胡萝卜”的功效。不过,奖励固然刺激,但对人的驱动终归有限。“50金”能诱使某人挪动木头,却未必能说服他卖命。因此,法家真正的利器还是严刑峻法。也即"你愿意干得干,不愿意干也得干"。以商鞅本人为例,其新法正是在太子两位老师遭砍脚、刺字酷刑后,才得以顺畅推行的。
商鞅变法
在法家之政主导下,秦国国力不断增强,并最终于秦始皇时代达成了统一天下的不朽成就。
秦法出自商鞅已是众所周知,那大隋的法家之政又源自何处呢?
公元572年,当关陇贵族集团创始人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时,为管理已共同发展近四十年的各大关陇豪族,提升集团执行力,明察秋毫、极少受感情左右的宇文邕祭出以严刑峻法为标志的法家之政。因他本人勤于政务,执法公平,且厉行节俭,私生活节制,所以朝廷法令虽峻,众豪族世家也无话可说。
《周书 武帝纪》: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号令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身衣布袍……,无金宝之饰,诸宫殿华绮者,皆撤毁之,……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
最终,在宇文邕强势领导下,北周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达成了鲸吞高齐,席卷北方之壮举。
后来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正是此时得到重用的。这位关陇名门之后在性格、理念、习惯与宇文邕都极为相似,因而成为了后者法家思想的绝佳执行者。
公元578年,36岁的宇文邕英年早逝,其子宇文赟继位。两年后,22岁的宇文赟也不幸陨于疾病。这时,正于宫中"侍疾"的外戚杨坚便趁机夺过大权,并在一帮关陇贵族的支持下,于公元581年建立大隋王朝。
此后,杨坚延续了曾令宇文邕大获成功的法家之政,推动大隋国力不断攀升,并最终于公元589年灭亡陈朝,结束了中国长达169年之久的南北分治局面,实现了江山一统。
无比辉煌的成功也让杨坚对法家之道推崇备至,并愈发走向极端。在其晚年,为治理街市治安,隋文帝甚至颁布过严厉程度“秒*”秦始皇的酷法:只要盗劫一文钱,就可被当街处死!
《隋书 刑法》:帝知之,乃命盗一钱已上皆弃市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逝。隋炀帝杨广从父亲手中继承的,正是这样一个基于严刑峻法的法家帝国。
为什么会有海量民夫帮隋炀帝成就宏图大业?
登基之初,杨广也觉得前朝法律过于“严酷”,遂命人进行了大幅度的从轻、从宽修改,写成了《大业律》。
《隋书 刑法》: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
不过,隋炀帝虽不天然迷恋严刑峻法,却对法家的终极目标——富国强兵兴趣浓厚,"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所以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 建新都:大业初年,杨广每月动用民夫200万人,兴建新首都洛阳,以便利用其四通八达的枢纽位置,更及时的应对天下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