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奥林匹斯星传》的动画片正在热播,当时我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新一集的播出。奥林匹斯山上的神里,有智慧的雅典娜,有美丽的赫拉,有太阳神阿波罗,有权威的宙斯。从这里,我第一次有了对于神话故事的直观认知。
后来又有了动画版的《西游记》以及各类历史动漫,但在这些故事里面,大都有具象的时间空间、有旅途车马、有锄禾当午、有溪边浣纱,它们发生的时空与我们的距离太“近“,反而让观者缺少了对未知和原始的“敬畏”。
我们也曾听过夸父追日和精卫填海的睡前故事,但心中始终觉得那是给小孩子讲的“童话”,没有联想到这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起源传说,是属于我们共同的“神话”。
长大以后翻开《山海经》,幼时的种种想象都从点连成了线,我们脑海中想象的神,女娲、刑天、夸父、精卫,都有了具体的来源之处。原来我们的神并不是游离的,他们也有休养生息的归所,也有类似于“奥利匹斯山”的不周仙山。不周山支撑着天柱,平衡了地维,安则四极太平,动则日月倾斜,江河倒灌。
《山海经》通常被认为是一本志异小说,书中的内容大都来自虚构,其实不然。比如《北山经》中的太行、王屋、雁门,《西次四经》中的洛水、渭水等都和现在的叫法一致,沿用至今。
除一些山脉河流名称留存至今,书中还有一些人名、故事,也经过一代代地润色,对后世的其他神话传说都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最初是出现在《归藏》一书中。书中写道:”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据考证,嫦娥的形象就是来自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月母常羲为十二个女儿洗澡的故事,只是后来这十二位月宫仙女慢慢被简化为嫦娥一人。
先民们可能好奇,嫦娥为什么要去偷西王母地不死神药呢?便为她安排了“嫦娥奔月”这个凄美的故事。于是《淮南子》一书中就有了“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本月“的记载。此后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又不断丰富着“嫦娥窃以本月”这一句话的内涵与外延,才有了我们今天心目中的嫦娥形象。